首頁>健康>

“趁熱吃”也一向是中中國人待客的一句客套話。然而,這種習慣其實並不健康。

有研究發現,經常吃得過熱會有損腸道和身體機能,而平時多吃和體溫相近的食物,則可以延緩腸胃老化,助人延年益壽。

專家指出,亞洲人體質相對較弱,吃熱食可以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能量,有助禦寒,保持體溫。相比之下,歐美等地的人體格更健壯,平時所吃的食物本身熱量較高,因此對食物溫度沒有特別的要求,所以他們的飲食結構中冷食較多。

然而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過熱與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息息相關。這是因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組成的,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到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容易被燙傷。過燙的食物溫度一般都在70℃到80℃左右,比如剛沏好的茶水,溫度可達80℃到90℃,很容易燙傷食道壁。如果經常吃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容易形成淺表潰瘍。反覆地燙傷、修復,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展變成腫瘤。

此外,飲水時也應該注意溫度。日常最好飲用溫水,水溫在18℃到45℃之間為宜。過燙的水不僅會損傷牙齒的琺琅質,還會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即使在冬天,喝水也不宜超過50℃。如果實在怕冷,可以適當多吃些姜、胡椒、肉桂、辣椒等有“產熱”作用的食物,既不會損傷食道,還有額外的保健功效。

睡前喝水可防腦血栓

腦血栓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疾病。它的發生不僅和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有關,也與老年人的血液粘度增高密切相關。老年人的血粘度越高,越容易發生腦血栓。

血液在人體血管內流動,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澱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澱越多。血粘度增高勢必導致血液流速減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膽固醇、纖維蛋白等物質便會在血管壁上沉澱下來,久而久之,沉澱物越積越多,若再合併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就會導致腦血栓形成。

研究證實,人的血液粘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變化著,並有一定的規律:在早晨4點至8點血粘度最高,隨後逐漸降低,在凌晨達到最低點,以後再逐漸回升,至早晨再次達到峰值。這種規律性的波動在老年人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此外,腦血栓的發病時間多在早晨至上午期間,說明血粘度增高和腦血栓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專家建議,養成睡前飲水的習慣可以降低血粘度,維持血流通暢,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腦血栓的形成。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經常熬夜 都快變成黃臉婆了 老中醫給你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