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健康科普排位賽#

“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豐子愷漫畫

暑月三伏天,唯有熱相伴。隨便開啟一個養生文章,幾乎都在勸人養陽,方法無外乎:吃羊肉、吃薑絲、晒太陽、貼三伏貼……而無一例外的打著《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的理論旗號。每每看到這些文章,心中不免驚疑:如此養陽,不熱嗎?

帶著疑問,開始找答案!追本溯源,先從字找起。漢字皆有其意。從造字上也可以看出內在的含義。

“伏。司也。司者,臣司事於外者也。司今之伺字。凡有所司者必專守之。伏伺卽服事也。引伸之為俯伏。又引伸之為隱伏。”——《說文解字注》

“暑。熱也。”——《說文解字》

暑月三伏天,給人的感覺無非就一個字:熱。

既然這麼熱,何不求之以寒?

既然理論來源於《黃帝內經》,那就看看《黃帝內經》是怎麼講的。開啟《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此處提出了春夏養陽,而養陽的方法,是篇也給了原則:“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總的來看,就是該幹什麼幹什麼,隨心就行。

接著找……

“春夏養陽,王太僕謂春食涼,夏食寒,所以養陽也。”——《格致餘論·夏月伏陰在內論》

“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二氣常存(春食涼,夏食寒,以養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陰)。”——《本草綱目·五味宜忌》

“君子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天地之剛柔也。謂時當溫,必將理以涼;時當暑,必將理以冷,涼冷合宜,不可太過,故能扶陰氣以養陽氣也。”——《傷寒總病論·解仲景脈說》

從以上先賢著作中不難得知,春夏養陽,說白了就是順應天時,天熱求之以寒,即“熱則寒之”,屬於中醫治法中的“正治”。

當然了,凡事不可過,不論“春夏養陽”,還是“秋冬養陰”,無外乎一個“守中”。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胃黏膜“修復器”公佈,沒事吃點,增強胃動力,胃病或“繞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