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來臨之前,養生雖然常被掛在嘴上,實際上,採取實際行動的少之又少,直到這次的新冠疫情,把很多人從夢中驚醒,原來危險就這麼近,突發的情況,我們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力,靠自身的身體素質,生與死之間,原來聯絡就這麼簡單。但是很多養生的人卻會發現一個問題,自己所用的方式,都是專家,或者說專業的人建議的,為什麼沒在效果,甚至症狀還嚴重了呢?吃了這麼多名貴的食材,為什麼沒有達到預期?養生也是有禁忌的,做不到這3點,都是白養!
先說說養生本身,是指什麼?養生,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等效果,養為調養、補養、保養,生為生命、生存、生長,用養的方式來提高生命的品質。而養生源於道家,實際上是運用中醫的中的方式來達到最終的目的。在中醫古籍中的《黃帝內經》中,曾提到養生之道,所謂養生之道為按照天地陰陽變化規律,來調整自身的陰陽變化,使用一些正確的養生方法,飲食有節、生活作息有一定的規律,不過度的勞累,能夠使精神與形體相互協調,才能健康無病。
為什麼養生後沒效果,甚至覺得嚴重了?之所以養生這個話題這麼火,就是因為現在的人很多人身體檢查的時候沒有問題,但是就是覺得不舒服,並且還會伴隨一些症狀,比如便溏、腹脹、煩悶、乏力等等。所以現在很多人不斷在網上搜尋養生的偏方,拼命的給自己補充,以求達到健康,解決現在不適的效果。但實際上得到的卻是,感覺這些專家都是騙子,因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人力物力財力都用了,卻沒有達到最終的目的。
其實這也比較簡單,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養生調養,並不是一味的進補就可以了,首先要了解自己屬於什麼樣的體質,問題出在哪裡,都有哪些症狀?然後判斷完自己的情況,再根據這些情況有針對性的調整,是補還是洩,因為對於體質的調整,有些問題的產生,不單純是缺乏,還有可能是因為過剩,過剩就不能用補的方式,需要洩,或者是用互補的方式來調整,這也就是很人不明白的,為什麼要“頭痛醫腳”,但卻有療效的原因。因為養生養的並不是區域性,而是整體。如果哪不好就一味的補,自然會讓問題更嚴重了。
名貴的食材用了很多為什麼沒有效果?一提到養生,大部分人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補藥,比如人蔘補氣,當歸補血,另外還有燕窩、阿膠、沙蔘、靈芝、冬蟲夏草等等,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的身體都需要補的,或者說都能受補的,比如身體本身比較虛的人,如果用這些食材進行大補,只會讓身體越來越差,因為虛不受補。在補身體方面,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與食材是否名貴關係沒有那麼密切,換句話說,如果不是極其嚴重的病症,日常常用的食材也是可以進行補充的。如果想要受補,第一件事最好去中醫院看一下自己的體質是否能接受大補,以免得不償失。
養生禁忌有哪3點?那麼說了這麼多,只是做一個提醒,要想讓身體更健康,並不是吃的越貴越好,越多越好,以及補充之前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身體能否承受大補。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禁忌,會直接影響大補的效果,很多人都知道吃藥有禁忌,比如西藥中的“頭孢就酒,一喝就走”,養生中也有禁忌,如果禁忌不做,那麼會讓養生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一點:忌辛辣,有很多小問題的調理中都有禁忌,最常見的就是忌辛辣,這又說回來了,就是養生採用的是中醫中的方式,中醫中的養生是從整體觀上進行調整,針對的是區域性,但是如果不做好禁忌,會讓效果大打折扣比如脾溼的人,辛辣的食物會助溼、生溼,一邊吃辛辣的食物,一邊喝紅豆薏米,想要祛溼難上加難,那麼因為溼氣造成的症狀,當然也不會有太明顯的緩解。
第二點:忌酒,其實養生中有一些是會用到酒的,但是,還是那句話,針對的問題和人不同,大多數的養生中,都沒有酒的參與,而酒也是辛辣之物,酒性熱質溼,飲酒無度,會助熱生痰,釀成溼熱,酒被稱為“溼熱之最”,而如果溼熱不除,會影響到脾,從而影響到營養的運化,那麼身體想好,也就增加了一層難度,《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有句話叫“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也”,養生的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點:忌憤怒,提到情緒,這個問題在健康中的作用不僅一次被提起,生過病的人都知道,醫生的醫囑,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大多都會提醒要保持一個愉悅的心情,就連去體檢的時候,有一些問題,檢查的醫生也會說,問題不大,但要保持心情愉悅。情緒對身體的破壞是非常大的,它會憑空造出胃潰瘍,會導致肝氣鬱結,會出現甲狀腺問題,會引發便祕,失眠,甚至心腦血管疾病。一個人健康,用各種方式養生還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減輕壓力,放鬆心情,畢竟長壽老人雖然飲食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樂觀、積極、開心。所以要想身體好,快樂不能少。
只有嚴格的禁止禁忌的事情,再通過合理的方式,身體的問題才能得以解決,養生的效果才會更好,才會變得更健康,才能遠離疾病。
#關注肺部健康##糖尿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