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排位賽#
生活中,大家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現象:血脂偏高了,再也不敢多吃肉,連瘦肉也不敢按正常量進食,雞蛋不敢吃,就算吃了也要把蛋黃去掉。
我家就有這麼一位可愛的人—我的婆婆。她是2018年的時候查出血脂異常的,以前每天早上都吃一個雞蛋的,從那以後再也不吃雞蛋了。無論我們怎麼說她都不聽,家裡一個醫生、一個護士說都沒用。現在血脂控制下來了,但還是不吃雞蛋。
上篇文章中我們提到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由於血漿中膽固醇含量過多,沉積於大、中動脈內膜上,形成粥樣斑塊,導致管腔狹窄甚至阻塞,從而影響受累器官的血液供應,動脈內皮細胞損傷,脂質浸潤。很多人提到膽固醇就害怕,其實大家對它認識不夠充分,因此容易進入誤區。
膽固醇在人體的分佈膽固醇是人體內的重要代謝物質,成人每天合成膽固醇1 ~1.5g,另外還從食物中攝取約0.3g。因此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含量只佔了很小一部分,約20%-30%。即使你一點都不吃,體內也在每天產生膽固醇,而且高膽固醇不單單是吃出來的,除此以外還和肥胖、遺傳、脂代謝異常有關。長期控制膽固醇攝入還可能激發體內產生更多的膽固醇。
膽固醇對人體有著重要作用,膽固醇既是構成生物膜和神經髓鞘的重要成分,又是膽汁酸和類固醉激素的前體。
膽固醇在肝臟轉化成膽汁酸,在腎上腺皮質轉化成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卵巢和睪丸等轉化成性激素,在肝臟、腸黏膜、皮下轉化成VitD3。膽固醇過低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容易得抑鬱症、影響小孩的生長髮育。
那麼如何正確選擇食物,確保營養豐富的前提下科學攝取膽固醇呢?《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食物中的膽固醇並沒有那麼可怕,膳食膽固醇限制已被取消。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於康講解,2015年,美國膳食指南的諮詢專家委員會在科學報告中說,現有證據沒有辦法證明膳食膽固醇與血清膽固醇有顯著性的關聯。中國科學家在2013年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報告中,就已經修改了膳食膽固醇參考量的標準,沒有設定膳食膽固醇攝入的上限。
以100g食物為例,對比一下膽固醇的含量。
1、低膽固醇食物(膽固醇含量低於100mg)比如瘦肉、鴨肉、鯉魚等
2、中度膽固醇食物(膽固醇含量在100g-200mg)比如雞肉、豬排、草魚、蟹類等)
3、高膽固醇食物(膽固醇含量在200mg以上)如動物內臟、魚子、蟹黃、雞蛋黃等。
這些食物中的膽固醇在體內消化吸收,真正被人體吸收利用的遠低於食物本來的膽固醇含量。比如一個雞蛋的膽固醇含量約為220mg,除去沒被吸收的,我們成人每天吃兩個雞蛋就可以補充300mg的膽固醇了。
人體含有膽固醇約140g,廣泛分佈於全身各組織中,其中約1/4在腦組織和神經組織中,約佔腦組織的2%;腎上腺和卵巢等合成類固醇激素的內分泌腺膽固醇含量較高,為1% ~5%;肝臟、腎臟和小腸黏膜等內臟以及面板和脂肪組織膽固醇含量也較高,為0.2%~0.5%;肌肉組織膽固醇含量較低,為0.1% ~0.2%;骨質膽固醇含量最少,僅佔0.01%。為什麼提到人體內的膽固醇分佈呢?老百姓說的“吃什麼補什麼”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動物中的膽固醇分佈也很相似。動物腦、肝、腎、腸所含的膽固醇量也是相對其他部位較多的。具體可以看下圖:
100g食物含膽固醇對照圖
於康教授解釋說:雖然沒有設定膳食膽固醇的上限,但是該膳食指南特別強調了對膳食裡飽和脂肪酸的控制。我們要求現在攝入的飽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0%,這點跟美國膳食指南的建議是一致的。
膽固醇不限制,並不代表可以毫無節制地攝入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膳食指南的改動,並不代表膽固醇完全無害,只是現有證據不足而已;因此我們在膳食中還是應當減少或避免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但是研究表明每天一個雞蛋是不構成危險因素的。
總結1、食物中膽固醇的攝入量只佔人體細胞內總膽固醇30%左右,正常人沒必要過於恐慌而拒絕所有的肉、雞蛋,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反而不利於健康;也不能毫無節制地攝入。
2、我們在選擇食物時,可以選擇魚類,魚類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較高;肥肉、動物內臟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較高,因此要減少或避免攝入。
3、對於高血脂、肥胖者,體內脂肪代謝異常者就應該控制膽固醇的攝入量小於300mg/d或者根據醫生的建議控制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