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目前不管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其膳食模式都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比如,農村居民膳食以精白米麵加醃菜為主,缺少蔬菜、水果及蛋白質類食物;城市居民除精白米麵外,脂肪攝入超標、飲食模式西方化、紅肉及蛋類攝入過多,造成能量攝入超標。

這些不平衡的膳食模式造成營養素攝入過量或不足,其中涉及的某些營養素,如鈉、鉀、脂肪、蛋白質等均與原發性高血壓相關。

下面編者就與大家一起來分析下我們膳食模式中與原發性高血壓有關的具體因素。

1. 高鈉飲食

高鈉飲食是國際上公認的高血壓危險因素。相關研究顯示,每日鈉鹽攝入量每增加5~6g,收縮壓就會升高3.1~6.0 mmHg。對於鹽敏感個體,鈉攝入過量導致血壓升高的機制主要包括: 腎臟排鈉功能受損和腎臟交感神經系統興奮。除引起血壓升高之外,過多的鈉攝入還會帶來多系統損害,包括左心室肥厚、心室纖維化、氧化應激、血管內皮炎性損傷等。

因此,對於鹽敏感的高血壓患者,尤其在農村地區,應繼續增加膳食宣教力度, 改善鈉鹽攝入量過多的不平衡膳食模式。

2. 低鉀膳食

與鈉一樣,鉀同樣是維持身體水、電解質平衡的重要營養物質。但其與血壓的關係不同於鈉,鉀攝入量與血壓呈負相關。鉀降低血壓的機制主要涉及抑制鈉重吸收、降低鈉引起的交感神經興奮性、促進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直接擴血管作用等。

因此,適當增加鉀攝入量可以達到降低血壓的作用。但中國居民實際上對鉀的攝入量非常低,需要大力倡導通過平衡膳食來增加鉀的攝入量。

高能量攝入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能量攝入超過推薦的20%,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1.7倍。其機制可能在於,能量攝入過多能夠引起血管炎性反應,從而導致高血壓的發生。另外,能量攝入過多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而肥胖是高血壓的獨立及首要危險因素。

還有,能量來源的不合理,能量攝取中過多的高脂肪攝入,也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除脂肪之外,作為能量主要來源的碳水化合物攝入比例也與高血壓存在一定關係。有相關調查研究顯示,過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比例可能通過增加炎性因子水平引起血管無菌性炎症, 從而導致血管內皮功能紊亂, 進而引起血壓升高。

4. 蛋白質

蛋白質雖然也是產能營養素之一,但是適宜的蛋白質攝入對於健康的意義不止於此。蛋白質是構成和修復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參與調節生理功能。中國膳食指南推荐居民蛋白質攝入量佔總能量的10%~12%,動物性蛋白∶ 植物性蛋白 = 1 ∶ 1。適宜的蛋白質攝入可能有益於降低血壓及減少心血管事件。

對於蛋白質攝入較低的高血壓人群,醫生可鼓勵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以利於降低血壓和改善預後。

5. 遊離糖攝入過多

遊離糖是指在食品生產和烹調過程中額外新增的糖以及蜂蜜、果汁和糖漿中含有的單糖和雙糖。遊離糖的攝入增加 ( 尤其是來自含糖飲料的部分) 會導致體品質增加、齲齒,還可能增加其他相關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研究發現含糖飲料 ( 蔗糖或甜味劑) 攝入量與血壓呈正相關,每增加一份新增糖或者甜味劑飲料,高血壓發病風險增加8%。這可能與遊離糖攝入過多引起炎性反應有關。

綜上所述,我們的膳食中同時存在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和保護因素。只有依據中國實際國情,針對農村和城市居民的飲食特點進行調整,(例如,對於農村地區, 除增加全穀物外,可指導其增加大豆、乾果、蔬菜攝入,以此增加膳食中蛋白質、礦物質、膳食纖維攝入; 而對於城市人群,在增加全穀物的基礎上,應減少富含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攝入,限制西式快餐、紅肉和蛋類攝入,以減少膳食中脂肪、遊離糖、反式脂肪酸、膽固醇的攝入。)祛除危險因子,發揮保護因子的功效,才有利於高血壓的預防。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早上吃雞蛋好處多,但切記別掉入這些“陷阱”,很多人都吃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