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快40歲的女星蔡依林,是怎麼保持她的面板和體態呢?日前有節目問到這個問題,蔡依林秒回:“我一天喝2,800cc的水,如果有熬夜的話要喝更多。”也說到自己早上一起床就會先喝250cc水來促進身體迴圈、預防便祕。但這樣的喝水方法真的好嗎?是否適合所有人呢?

不久前也有新聞指出,長期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的病人,怎麼調整飲食都無法改善,後來醫生告訴他,他的胃病可能與長時間一起床就空腹喝水有關,讓患者大吃一驚,原來一直以為的健康習慣,竟是造成胃不舒服的原因。

中醫裡脾胃的理論,胃是用作“腐熟水谷”,意思是水也需要被“消化”才能吸收,如果喝進去的水沒有被胃火“煮熟”,而是化成“水氣”,就沒有轉化為身體內可用的水和津液,對胃火虛弱的人來說,喝錯、喝太多水都容易造成身體溼氣重,形成“水溼痰飲”。

針對胃火虛弱的人(主要表現在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等),其實比較建議口渴時再喝水就好,不用一直刻意補充水分,像晨起喝杯水幫助通便這種習慣,反而容易造成身體寒溼,形成胃病。

胃腸不好的人,怎麼喝水?

胃腸功能不好的人可採用吃飯、喝水“乾溼分離”的方法,也就是吃飯、喝水前後至少間隔2小時,例如喝了水後隔2小時才吃飯,或吃飯後隔2小時才喝水。

吃飯時喝太多水會稀釋胃酸,反而容易造成脾胃消化時更大的負擔,而這種方法就能幫助避免水分稀釋胃液、不利消化的情況。

不過這邊的“水”,也包括喝湯、各種飲料及水分較多的水果等。

就像蔡依林一樣,也有不少人認為每天喝8杯水(2,000cc)甚至更多能有益健康。但近幾年,國外有些報道提出不同意見,有專家指出,每天不一定必須喝足8杯水,喝太多水反而可能會為身體帶來麻煩。

喝水和攝取熱量一樣,“需要多少,補充多少”,目前根本沒有科學證據可以說,多喝水就能多排毒,而且水喝太多(如1天喝超過10公升),或短時間過量飲水(如1~2小時內大量飲用3~5公升的水),反而可能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因鈉、鉀離子大量流失) 、水中毒、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群及C)流失等問題。

所以還是建議,喝水量是因人而異,且要視環境溫溼度、運動量、健康情況、排汗與排尿量、食物攝取量等而定,沒有標準值,營養師一般建議是“體重每公斤×30cc=1天的攝水量”。但如果天氣熱、出汗量大,就建議可再多補充約500cc的水,或適時補充點運動飲料或鹽水。

這當中,也包含食物內的水分,例如大部分的蔬果90%以上是水,而蛋、魚也有約75%水分,粗略估計,一頓飯可由食物或湯裡攝取到300~400cc的水,若以60公斤體重計算,其實3餐以外,只要再喝1500~1800cc水就算達標。

1. 少量多次補水,每次飲水量不超過200cc,且1小時內飲水量也不要超過1000cc。

2. 一口一口地喝,像品茗淺嘗一樣,儘量不要大口牛飲。

3. 如果不是腸胃較弱的人,飯前半小時可以先喝100cc的水,讓食物中溶於水的營養素方便吸收;飯後2小時可再喝300cc的水,促進飽足激素的分泌,增強腸道消化機能。

4. 運動前喝水,可以增進血液迴圈,供應肌肉與細胞充足的氧氣與養分,讓運動表現更好,不易疲累。建議運動前2小時喝500c.,讓身體將多餘的水分先排出體外;運動前30分鐘再喝300cc;運動時則是每15分鐘補充150cc。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夏季來臨,海鮮和啤酒是最佳搭檔?朱醫生:痛風患者一定要管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