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茶歷史源遠流長,在唐朝時期,泡茶的方式主要是煮茶,到了宋代又開始流行點茶,明清以後才普遍應用泡茶法。但是,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喜歡用煮茶的方式來喝茶。同時,我們也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茶葉不能久泡,茶葉悶泡的時間過長,對身體沒好處。為何茶葉不能悶泡,卻可以進行煮茶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茶葉儘量不要長時間悶泡
之所以這麼說,其實是因為茶葉在長期悶泡的過程中,水溫不斷降低,有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比如說農殘超標或者是重金屬殘留,更容易析出,被人喝下去以後,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尤其是大家在喝綠茶的時候,有人出門旅行出差,喜歡用玻璃杯,一泡一天,這樣其實沒什麼好處。
正確的做法是,茶葉沖泡以後,等幾分鐘稍微涼一點就趁熱喝,別放置過長時間。哪怕是在家裡,敞口杯沖泡綠茶,也不應該放置時間過長,因為會有微生物細菌或者灰塵落入杯中,變得不衛生。
再加上,茶葉的營養物質,基本上都會在沖泡的前幾泡或者前幾分鐘析出,多次沖泡以後,茶湯寡淡,營養物質流失,苦澀味增加,口感也會差很多。
因此,在喝茶的時候,儘量隨泡隨飲,別長時間悶泡。如果是出差旅行,也記得要及時換茶葉,畢竟喝茶是一件關乎身體健康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健康喝茶。
煮茶也要及時飲用煮茶之所以沒問題的原因,其實在於茶葉一直處於高溫沖泡狀態,茶葉中的高沸點物質更容易析出,茶葉中的茶多酚、兒茶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更好的溶入茶水中,被人喝下去更好的吸收。而且有相關專家研究表明,煮茶比沖泡能夠釋放更多的抗癌物質,能夠有效的增加身體的免疫力,提高新陳代謝的水平,改善身體的內迴圈。
當然,煮茶的時候,同樣要記得隨煮隨飲,如果煮茶以後,長時間放置,也會出現悶泡的情況。所以,總的來說,泡茶時,不管是沖泡還是煮茶,都要避免長時間低溫悶泡,這樣才對身體健康更有利。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煮飲,一般不發酵的茶或者像輕微發酵的茶,都不太適合煮茶。通常,也就是所謂的綠茶和黃茶,最好不要煮著喝,因為這類茶煮起來口感會變苦變澀,茶湯也不好看。
適合煮茶的茶類主要是紅茶和黑茶,當然老白茶也可以用來煮茶。烏龍茶裡的巖茶,煮飲也是不錯的選擇。總的來說,要麼是重度發酵的茶葉,或者全發酵及後發酵茶,要麼是長時間存放的老茶,只有這樣的茶葉才適合煮飲。
煮茶的容器很多,一般有鐵壺和陶壺等,現在也有很多新式的玻璃製品煮茶器具,不管選擇哪一種,都要注意壺的容量及茶葉的投放量,只有水和茶葉的比例合適的情況下,煮出來的茶才濃淡相宜,味道醇厚甘潤。否則的話,可能煮茶還不如沖泡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