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其可顯著增加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風險,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可明顯減少腦卒中及心臟病事件,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品質。

傳統來講降壓藥通常晨起服用,但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睡前服用降壓藥可有效降低睡眠血壓及24小時平均血壓,並可將非勺型或反勺型血壓改善為正常的勺型血壓,此外最近一項大樣本多中心研究發現睡前服用降壓藥與晨起服用降壓藥相比,可有效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

1

血壓晝夜規律

血壓有明顯的晝夜規律,大多數人通常表現為“晝夜高低,兩峰一谷”,即日間血壓較夜間血壓更高:

8:00-9:00和16:00-18:00血壓最高,為兩峰;

凌晨0:00-3:00血壓最低,為一谷。

在大多數正常人和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通常夜間血壓值會降低10%~20%,稱為勺型血壓。

若夜間血壓下降趨勢變小,甚至夜間血壓高於日間血壓,稱為非勺型血壓或反勺型血壓[1]。

既往研究表明非勺型或反勺型血壓的高血壓患者比勺型血壓的高血壓患者更容易發生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腎功能障礙、頸動脈粥樣硬化及腔隙性腦梗死等不良事件。因此,對於非勺型或反勺型的高血壓患者,我們應積極糾正其血壓型別,以防不良事件的發生。

2

夜間血壓與心血管病相關性

近年來大量前瞻性研究和薈萃分析表明睡眠時的血壓與日間血壓或24小時平均血壓相比,預測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的敏感性更高。

其中一項研究對7458人平均隨訪9.6年,研究發現校正日間血壓後,夜間血壓可顯著預測總死亡事件、心血管病死亡及非心血管病死亡事件;然而,校正夜間血壓後,日間血壓只能預測非心血管病死亡事件的發生,表明夜間血壓較日間血壓預測不良事件效果更好[2]。

另一項研究對17078人平均隨訪5.1年,除發現夜間血壓是最強大的終點事件(包括心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心衰、腦卒中)預測指標外,還發現降低睡眠時的血壓(而非降低日間血壓),可明顯降低心血管病發病與死亡風險[3]。

綜上所述,夜間血壓預測不良事件的價值更高,降低夜間血壓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

3

降壓藥服用時間

心血管不良事件多發生在清晨,可能由於晨起血壓的增加,因此傳統來講降壓藥通常晨起服用,以防血壓的激增,但晨起服用降壓藥物並不能有效降低夜間血壓,而夜間血壓升高預測心血管事件的發生較日間血壓更為敏感。既往大量研究表明無論是否存在合併疾病,夜間服用降壓藥均可有效改善24小時血壓狀態,並可使非勺型或反勺型血壓狀態逐漸改變為勺型血壓,提示睡前服用降壓藥可能較晨起服用降壓藥對心血管的保護價值更高。

為了探究睡前服用降壓藥是否有更好的臨床效果,最近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研究將19084例高血壓患者分為睡前服用降壓藥組(n=9552)和清晨服用降壓藥組(n=9532),平均隨訪6.3年,共1752例發生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冠脈血運重建、心衰或腦卒中),研究發現睡前服用降壓藥與清晨服用降壓藥相比,降低睡眠血壓水平的效果更好,且可顯著降低48小時平均血壓,因此睡前服用降壓藥組的非勺型血壓率更低,而二者降低日間血壓的程度並無顯著統計學差異。除此之外,該研究還發現在校正年齡、性別、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吸菸、血脂水平、睡眠狀態下的血壓及心血管病史後,睡前服用降壓藥與清晨服用降壓藥相比,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風險(HR=0.55,95%CI 0.50-0.61,P<0.001),並且對每一項心血管不良事件來講,睡前服用降壓藥也均為獨立保護因素[4]。

綜上所述,睡眠血壓為血管性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非勺型血壓可也顯著增加冠心病、腎功能不全等事件的發生風險,而睡前服用降壓藥與晨起服用降壓藥相比,降低睡眠血壓的效果更為顯著,並可將非勺型血壓改善為正常的勺型血壓。

此外,睡前服用降壓藥可使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降低45%,睡前服用降壓藥是降低睡眠血壓最簡單的方法,應在臨床中被逐漸推廣,但在不同種類降壓藥的具體相關性如何仍需要前瞻性研究進一步探討。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食道癌患者術後飲食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