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藥的服法是否恰當,有時對藥效也有很大的影響。

飯前or飯後?

一般飯後服。

中藥的服藥時間可以吃飯為界限,有飯前服、飯後服、食遠服、不拘時服等,一般都可遵循以下規則:

驅蟲藥、峻下逐水藥等治療腸道疾病的藥,需要清晨空腹時服用,有利於藥物迅速入腸發揮作用,且可避免影響睡眠。

治療下焦疾病的藥物如補腎藥和攻下藥及其他治療腸道疾病的藥宜飯前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藥宜飯後服用,一般認為除補養藥、驅蟲藥外,都可在飯後服。

一般藥物不論飯前飯後服用,服藥與進食都應該間隔30~60分鐘。而按李東垣《脾胃論》,脾胃薄弱、飲食積滯的人,服用健脾消食類的藥物,應該在遠離吃飯的時候,一般指飯後2~3小時服用。瀉下通便的藥,也可在食遠服。

有的藥物需要在特定時間服用。如截瘧藥應在瘧疾發作前4h、2h、1h各服藥一次。安神藥用於安眠時,睡前0.5~1h應服藥一次。緩下通便藥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急性病則不拘時服用。

一天服藥幾次?

一般疾病是每日一劑,每劑分2~3次服用。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h左右服藥一次,晝夜不停,以利頓挫病勢。

像嘔吐患者,如果一次性服藥量大,則易引起消化道的不適反應,頻繁、少量地服用可以防止藥物吐出。小孩子服湯藥,也可以少量頻服。

通便藥,或者有頑固瘀血需要化去,一般都選用藥性較強烈的藥物,煎成小劑量湯藥,一次服完,目的在於使藥物儘可能小地損傷正氣,同時保證集中藥力發揮最大功能。

服用藥力較強的發汗藥、瀉下藥時,服藥應適可而止,一般以得汗或得下為度,不必盡劑,以免因汗、下太過,損傷正氣。

溫服or涼服?

大部分中藥適合溫服。

湯藥多宜溫服,即把煎好的湯藥冷卻到35℃左右服,大部分中藥都適宜溫服。風寒感冒,尤其是惡寒無汗的情況,應在可承受範圍內,儘量熱服,以達到發汗散寒的作用。

清熱解毒藥、止嘔藥、祛暑藥,還有比較複雜的真寒加熱證,都宜涼服,以利於發揮作用。治療熱病用寒涼藥,患者欲冷飲者可涼服。治療病情複雜的真寒假熱證也有熱藥涼服者,以防格拒藥勢而致嘔吐。

服用中藥有哪些忌口?

辛辣、生冷、肥甘厚味儘量避免。

服用不同藥物期間往往有不同的宜忌,大部分中藥服藥期間都需要忌食辛辣、生冷、肥甘厚味之品,以及忌菸酒等。

《靈樞.五味篇》有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之說;《金匱要略·禽獸蟲魚禁忌並治》等也有強調。

現代證明:水腫忌食鹽,黃疸、腹瀉忌食油膩等。

若服用過程中出現噁心、嘔吐,建議少量頻服或加生薑汁數滴,也可喝完藥後含一片生薑於舌下。服藥期間作息時間宜規律,避免熬夜以利身體康復。

注意:以上為常規情況,具體請遵醫囑。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時疫當前,中醫教你“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