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學稱其為“瘟疫”“時疫”,與以往的“非典”、流感一樣都屬於瘟疫範疇,即《素問·刺法論》中提到的“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疫戾之氣來勢洶洶,中醫在這次的抗疫戰役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那麼,對於未感染疫病的普通人群,平時該如何抵禦疫病呢?這就要遵循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了。

什麼是中醫“治未病”?

“治未病”最早源自《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所謂“治”,不單純指醫療,還含有管理、治理等含義,可引申為防止。中醫“治未病”,是指遵循道法自然、平衡陰陽、增強正氣、規避邪氣、早期診治、防病傳變的基本原則,採取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變、病後防復的措施,從而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何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治未病思想是以《黃帝內經》中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為理論依據,提倡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達到未病先防、欲病救萌的目的。

那麼,何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呢?這句話出自《素問遺篇·刺法論》。中醫把人體的機能活動(包括臟腑、經絡、氣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復能力)稱為“正氣”,把一切可能引發疾病的致病因素稱為“邪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意思是說,當人體正氣充足的時候,邪氣是無法致人生病的。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正氣和邪氣是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屬於此消彼長的關係。正氣充足時抗病力就強,雖有邪氣侵犯也不容易發病;而正氣不足時抗病力就弱,邪氣容易入侵而發生疾病,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所以,正氣是否充足在疾病發生的過程中是處於主導地位的,我們只有固護好體內正氣,才能有力地抵禦疫病侵襲。

中醫在重視正氣的同時,也不排除邪氣對疾病發生的重要作用。例如被毒蛇咬傷時,蛇毒作為一種強盛的外邪入侵體內,與人體的正氣相比有毒性強的優勢;例如這次的疫病,為疫戾之氣,疫氣的普遍易感性更易侵襲人體並傳染及他人。所以,正如《素問·刺法論》中說的:“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其中“避其毒氣”就是要避除一切有可能引起疾病的外邪之氣。由此歸納而言,要有效預防疫病,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固護好體內正氣,二是避除體外邪氣。

如何用中醫治未病理論固護正氣、避其毒氣以抵禦疫病?

古人固護正氣、避其毒氣的方法有很多,如何用中醫治未病理論來指導實踐呢?下面具體從情志、起居、飲食、運動、節氣等方面來進行介紹:

第一,情緒調節很重要。

中醫認為,七情過度,會引起臟腑氣機的逆亂,氣血損耗而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致使外邪易侵。《黃帝內經》中講“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就是要保持心態的平和,保持心情舒暢,不生氣、不恐慌,人就不容易得病。這是一種很好的保護正氣的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有助於給自己增添信心。

如果平時很容易受到周圍資訊的影響,此時就要適度減少不良資訊的攝入,更要放鬆身心。可以適度安排一些室內娛樂活動,比如和家人一起做家務、看電影、聊天,還可以在家中培養些陶冶身心的愛好,以保持心情愉快等,這樣才能“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不易來。

第二,順應時節巧應對。

疫情持續期間,氣溫變化也有些反覆無常,根據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原理,防疫應多順應時節變化。人體上半身陽氣較下半身充沛,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寒從腳下起”,所以要格外注意下半身保暖。另外,太陽升起一天比一天早,我們的作息應以晚睡早起為主,養成晨起梳頭的習慣,可以更好地升發陽氣。

第三,做好防護避毒氣。

《素問·刺法論》中有一段關於黃帝與岐伯討論預防疫病的對話,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意思是說要想避免染上疫病,做好防護避免邪氣的侵襲也是重要環節。

所以在疫情嚴重期間,我們提倡的是儘量待在家裡,不聚會、少出門。若實在是有重要原因得外出,必須全程戴好口罩,並儘可能少接觸一些公共設施,最好自備手套、免洗消毒液、消毒紙巾等。回家後務必更換外衣,放置通風處,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要將手腕、手背、手心、指縫都洗乾淨),還要用酒精給手機等常用物品消毒等。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更好地避免或減少與病毒的接觸,即“避其毒氣”,做到有效切斷傳播途徑,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第四,養好脾胃正氣足。

中醫認為,疫情期間的飲食,尤其要注重養好脾胃,脾胃功能良好對於預防疫病非常重要。因為脾是肺之母,又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好則肺氣充足,對抗外邪的能力就強。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意思是我們平時要注意調整好飲食的五味,使它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調配適當才能使骨骼結實強壯、正氣充足流暢。

因此,我們在搭配食物時要注意,傷陽傷脾胃的食物不宜多吃,尤其是剛從冰箱裡拿出的食物如水果、優酪乳等;少吃甜膩、油膩的食物,肉類也不宜吃太多,燒肉時最好放些辛香調料,如茴香、八角之類,既能祛腥增香,又能醒脾解膩;建議多吃五穀雜糧,作為主食的大米、小麥是最養脾胃的,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其他如薏苡仁、芡實、白扁豆也能補益脾胃、祛溼,另如山藥、蓮子能氣陰雙補,還能固精等。

第五,良好睡眠養正氣。

中醫歷來重視保養良好的睡眠,古人言:“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意思是說,人體通過睡眠可以有效消除疲勞、養蓄精神,是延年益壽、保護正氣的關鍵之一,在疫情期間尤其如此。

我們建議提高睡眠品質的方法有:晚餐不宜吃得太飽;睡前可以泡泡腳,在水中加一小撮鹽,既能祛腳部的風溼邪氣,又能助人心腎相交,順利入眠;睡前少看手機、電腦,可做一些緩慢的運動,如八段錦、瑜伽等;晚上室內溫度不宜過熱,被子要選擇透氣的,不宜過厚過暖,也不能覺得寒涼等。

第六,適度運動護正氣。

在家隔離期間,每天都可適度運動,但不能過於疲勞。運動有助於氣血執行的暢通,舒筋骨、強體魄,從而起到調暢體內正氣的作用。

建議可以多練習傳統中醫保健專案,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體力較好的可以在家裡慢跑,做做俯臥撐、平板支撐、啞鈴若干組;體力較弱的可以做30~60個下蹲,可根據情況放慢速度,或慢步走30~60分鐘等。

疫情仍未結束,請大家記住,做好預防工作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方法,切忌因為國內疫情暫時控制住了就放鬆警惕。我們要遵循“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古訓,遵循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保證“正氣存內”“避其毒氣”,才能“邪不可幹”,堅信我們終將打贏這場戰“疫”。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血脂高不高,看眼就知道?4個現象一出現,說明你的血脂已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