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醫學指導專家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體檢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林曉潔
相傳農曆四月二十八日,是“藥王”孫思邈的誕辰。孫思邈不但醫術高明,而且養生有道,年逾百歲之上,是中國曆代醫藥學家中有名的壽星。
到底,孫思邈有何長壽祕訣呢?答案其實就在他所著的《養生銘》之中。
《養生銘》蘊藏中醫經典理論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體檢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林曉潔表示,中醫學把“精、氣、神”視為人體三寶,認為一個人要想健康長壽,必須重視“惜氣”及“安神”。所以,孫思邈在《養生銘》中首先提出不能“因怒而傷氣”,或是“因思慮傷神”,以免氣機紊亂,血脈失和,臟腑功能失調,而致百病雜生。
此外,“暢情志”“治未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等中醫養生理論也貫徹在《養生銘》其中。孫思邈認為,若世人能夠參透詩歌中的內容,並逐一認真實踐,自然有助於健康長壽。
健康生活有規可循《養生銘》內容如下: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疫,氣弱病來侵。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寢鳴天鼓,寅興漱玉津……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壽夭休論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林曉潔指出,從《養生銘》中,我們可以得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養生的關鍵。因此,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規律。以下幾個方面的細節,需要多加留心。
神疲心易疫,氣弱病來侵。這句話的意思是,精神過度疲勞必然影響人的血液迴圈,血液是由心臟泵出的,過勞容易引發心臟不適。當人體的正氣虛弱,則難以抵擋外來病邪的侵襲,不利於健康的維持。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意思是,夜裡喝醉會導致人體表面的陽氣不能進入身體內部休養生息,與陰氣交融,造成陰陽不能相生。次日可感到身體疲勞,久而久之,自然身體衰弱。加上早晨是人體的元氣生髮的時刻,如果在此時生氣發怒,導致氣機逆亂,容易怒傷肝臟。
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意思是,如果想要健康無病痛,在飲食中注意節制,少吃“五辛”類的食物。一方面,“辛”可解讀為辛辣之物。另一方面,“辛”又通“腎”,因“腎主藏精”,提示人們切忌房勞過度。
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意思是,精神安定、保持開朗的心態,是珍惜自己身體中的元氣以及調暢情志的好方法,提示要時刻保持遇事樂觀的積極態度。
編輯/黃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