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為豆科植物葛的塊根。《詩經》稱葛,《本經》又稱雞奇根。有野葛、粉葛之分,入藥多用野葛。
一、葛根的功效:
葛根味甘、辛,性涼。歸脾、胃經。陽明經引經藥。功效能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昇陽止瀉。
現代常用於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邪熱下利,脾虛洩瀉等證的治療。
現代研究認為,葛根能改善心腦血管供血,並有較強的緩解肌肉痙攣的作用,故常用於心腦血管疾病與頸椎病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痺,起陰氣,解諸毒。”
《別錄》:“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生根汁大寒,療消渴,傷寒壯熱。”
《日華子本草》:“止血痢。”
《本草經疏》:“葛根,解散陽明溫病熱邪主要藥也,故主消渴,身大熱,熱壅胸膈作嘔吐。發散而升,風藥之性也,故主諸痺。”
《藥類法象》:“治脾虛而渴,除胃熱,解酒毒,通行足陽明經之藥。去皮用。”
《長沙藥解》:“入足陽明胃經。解經氣之壅遏,清胃腑之燥熱,達鬱迫而止利,降衝逆而定喘。”
《本草備要》:“入陽明經,能鼓胃氣上行,生津止渴。兼入脾經,開腠發汗,解肌退熱。為治脾胃虛弱洩瀉之聖藥。”
二、葛根的配伍應用:
1.用於外感發熱,頭痛、無汗、項背強痛等證。葛根擅長解肌發汗、柔痙止痛。對風寒表實無汗而頸項不舒者,可配伍麻黃、桂枝、白芍等藥,即《傷寒論》治療“剛痙”之證的代表方劑葛根湯。若偏於體虛有汗而頸項不舒者,則與桂枝湯配伍,即治療“柔痙”證的代表方劑桂枝加葛根湯。後世醫家常引此二方中葛根的用法,在頸椎病的治療中,常用到這兩個方劑,而且葛根往往都是君藥,用量也都非常大。
若是風熱表證兼有裡熱,可配伍柴胡、石膏、黃芩等藥,以增強解肌清熱之效,即柴葛解肌湯。
2.用於熱病煩渴及消渴證。葛根是陽明經主藥,也是引經之藥。即清熱解肌,又生津止渴,對陽明熱證而兼煩渴或消渴證尤為適宜。常配伍麥冬、天花粉、生地等養陰之藥,如玉泉散。
張錫純用葛根配伍山藥、黃芪、知母、天花粉等,治療消渴(糖尿病)證,即玉液湯。張錫純論曰:“消渴之證,多由於元氣不升,此方乃升元氣以止渴者也。方中以黃芪為主,得葛根能升元氣。”此方,對於今天中醫治療糖尿病,值得參考學習。
3.用於溼熱瀉痢及脾虛腹瀉等證。葛根能升發清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行而奏止瀉痢之效。常配伍黃連、黃芩等,治療溼熱瀉痢證,即葛根芩連湯。若脾虛氣弱的腹瀉,可配伍黨蔘、白朮、木香等藥,即七味白朮散。
4.現代還常用葛根治療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葛根對高血壓頭痛、眩暈、項強、耳鳴、肢體麻木等證,都有著明顯療效。
此外,葛根及現代加工品,還常用於解酒保肝。如葛花配伍、木香、砂仁、豆蔻、神曲等芳香化溼健脾之藥,即解酒保肝第一名方葛花解醒湯。
對於老年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腦血管供血不足,或兼頸椎病人群,可用野葛配伍丹蔘、三七、西洋參片等,研末每日少量沖服,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之功,值得學習推廣。
5.《傷寒論》中葛根用法:
葛根能解肌清熱,為陽明經主藥。主治太陽表熱,有治項背強几几、解痙的作用。配伍麻黃治傷寒之表證,配伍桂枝治中風之表證;配伍附子、乾薑等治少陰之表證、諸痺;配伍黃芩、黃連治表不解而兼裡熱,即太陽陽明合病之下利。
三、葛根的用法用量:
葛根常入煎劑,也入丸散。解表、生津、清熱、透疹宜生用,昇陽止瀉可煨用。
常用量一般十餘克,若用其清熱解肌,可用至二三十克以上,若用其柔痙疏經止痛,可用至數十克甚至百克以上,劑量不同,功效亦不同。臨症取效,全在醫生駕馭。
四、葛根的應用注意:
葛根應用禁忌,諸家醫論皆不多。
《珍珠囊》:“益陽生津,勿多用,恐傷胃氣。”
《本草備要》:“多用傷胃氣(升散太過)。”
僅有以上寥寥數語,可供參考。
滿身疲憊
拖著沉重的步伐
不知要去向何方
又不想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