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消渴病是中醫對於一組症候的命名,“消”有消減,消除之意,渴則說明主要症狀就是口渴。現代醫學根據消渴的症狀,與糖尿病相對應,在治療糖尿病的方面,往往採用治療消渴的方法。但是消渴病並不都是糖尿病,糖尿病也不一定都有口渴,兩者之間並沒有緊密的聯絡,可以說存在者本質的區別。

既然症狀表現為口渴,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要止渴,用水止渴是常常用到的方式,於是出現了許多滋陰的方劑治療消渴病,張錫純的玉液湯、朱丹溪的治消渴方等等都是以滋陰為主,滋陰就是滋養屬於陰的物質,包含了人體的津液、血液等,從而達到止渴的目的。

但是消渴病一定都要滋陰、清熱、益氣治療嗎?當然不是這樣。在《傷寒論》中有一首五苓散,也可以用來治療消渴病。其條文曰“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幹,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仲景先師明確指出,這種型別的消渴病,要用五苓散來治療。

五苓散由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組成,為一派利尿藥。口渴如此嚴重為什麼還要利尿,這是什麼道理呢?

我們先從《黃帝內經》說起。《黃帝內經》論述膀胱之功能,十分精闢準確。其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貯藏人體代謝剩餘的津液,並將這部分排出體外,這種功能的發揮,需要氣化作用的正常。如果氣化功能失常,膀胱不能將代謝津液排出體外,便會蓄積在人體之中,形成癃閉,即小便點滴而出,甚至完全沒有尿液。

這部分水蓄積在人體之中,不僅不能被人體所利用,反而會影響其他水液的代謝。津液不能滋養口腔、舌頭,於是人就會覺得口乾舌燥,想要喝水。喝了水以後不但不能解渴,反而衍生出其他的症狀。嘔吐就是其中一種,因為人體並不缺少水,只是水沒有被利用。徒增加飲水量,不但不能解渴,反而更加加重了這種蓄積,導致水從胃上逆而出,從而形成嘔吐,仲景先師將這種情況稱為“水逆”。

水飲停留在下焦,除了表現為消渴以外,病人尚有煩躁的症狀,這種煩躁不是因為熱邪導致,而是由於口渴產生,往往容易混淆視聽,讓醫生以為是熱象。治療這種消渴病,益氣、滋陰、清熱......諸多方法都不能有效。唯一的解決之法,就是氣化膀胱,排出廢水,使新水代謝正常,口渴自然就會解除。

五苓散中澤瀉用量最大,澤瀉味淡,能夠到達膀胱,配合豬苓,清除這一股渾濁之水,將廢水排除體外。白朮、茯苓入中焦,健脾益氣,脾臟為土,土能制水,亦有成語“水來土掩”之語。制服人體異常的水氣,並且茯苓、白朮,都可以利尿加強了利水的功效。

桂枝一味最為關鍵,水液的執行與散佈,都需要陽氣的作用,桂枝可以氣化水液,從而使正常的水液得以執行,廢棄的水液得以從膀胱排出體外。這樣水液的執行與作用都可以正常發揮,從而是口渴解除。

由此可見,中醫治病非單純的針對某個症狀,而是針對疾病的根本,中醫稱這種根本為“證”,只有針對“證”進行治療才能有良好的效果。證的來源需要四診合參,這也是中醫一定要查色按脈的原因。

最新評論
  • 1 #

    要分清症狀的,五苓散溫陽利尿針對的是體內有寒水內停導致的人,對於陽明熱傷陰的,會有心火亢進的問題,本身已經膀胱大熱,五苓散就不對症了,應強肺洩心,心火傷肺,強肺氣肅降以生腎水,腎水入膀胱氣化劑心火,心腎相交,五行平衡了,病才能治好。

  • 2 #

    口渴基本與尿多尿頻為伍,實則病因在中下焦寒,水液不能氣化升騰所致,根源在心腎不交,再用利尿方是絕對不妥當的,個人認為應先用食物燥脾溫胃,一段時間口渴尿多症狀自然減輕。

  • 3 #

    普通人可以用五苓散減肥嗎?

  • 4 #

    下焦寒冷可以用牛膝。這是常用方法,用少量附子溫腎與心也可以

  • 5 #

    我院有位老中醫就用五苓散治糖尿病。

  • 6 #

    如果糖尿病其它症狀沒有了,只有血糖降不下,怎麼辦?

  • 7 #

    常用的,人蔘白虎湯,五苓散,腎氣丸

  • 8 #

    我一直大劑量服用附子,加適量滋陰的藥,消渴病好了,要分型,消渴病要是下焦寒涼,津液無法氣化,則下焦寒涼是造成消渴病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溫煦下焦。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多喝水”不一定是好事,小心引起尿崩症,日常調理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