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很多益氣健脾、和胃消食、止嘔止瀉的方子裡,我們總能看到黃芪的身影,那麼,你有注意到它經常與哪些中藥配伍嗎?

1、黃芪+黨蔘

〔功用〕二藥相配,益氣健脾,互相為用,表裡同補,陰陽和諧。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動則汗出等;或脾虛氣陷,中氣不足之內臟下垂症,若脫肛、子宮脫垂、腎下垂等。

〔解析〕黃芪甘微溫,入脾、肺經,其質輕,皮黃肉白,藥用有生、炙之分,生者升發之力優,炙者補中力勝,以益氣昇陽,補脾肺氣虛為長。

黨蔘甘平,入脾、肺經,其既能補中益氣,健脾扶中,用於脾肺氣虛者;又能益氣養血,生津止渴,用於熱病後或久病氣陰兩傷,以及慢性病而氣血兩虛,血色素低下之貧血者。二者相伍,屬相須之用。黃芪偏於陽而實表,黨蔘偏於陰而補中。

二者相用,以李杲《脾胃論》對二者應用最為多,如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昇陽益胃湯、黃芪人蔘湯等,但均以昇陽益氣為主旨,而奏扶正補氣之功。

2、黃芪+懷山藥

〔功用〕二藥配用,益氣昇陽,氣陰兩補,陰陽相合,脾肺並治,脾腎並治。主治脾肺兩虛之倦怠乏力,咳喘少氣,大便溏薄,頭昏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症;或脾腎兩虛之糖尿病,症見四肢倦怠,小便頻數,口乾欲飲,大便溏薄,尿糖增高等。

〔解析〕山藥質潤液濃,不熱不燥,具補氣益陰之能,為補土之要藥。其與黃芪配用,屬相須為用,一陰一陽,氣陰並補,芪則補氣昇陽,偏於補脾陽;山藥補氣益陰,偏重於補脾陰。

施今墨先生嘗謂:“健脾餘用黃芪伍山藥……二藥配合,氣陰兼顧,補脾功用益彰。”為其治糖尿病,降尿糖必用之品。

3、黃芪+白朮

〔功用〕二藥相配,益氣健脾,利水除溼,固表止汗。用於治療脾氣虛,水溼腫脹,小便不利;或脾虛氣弱,自汗不止,如急慢性腎炎水腫,風溼病等。

〔解析〕二藥為伍,屬相須之用,功專補脾益氣,除溼固表。《金匱要略》防己黃芪湯,即二者與防己、甘草組方,治汗出惡風,身重,小便不利。

名醫趙炳南先生自擬補氣止痙方,以二藥與黨參、桂枝、白芥子、當歸、元參、菟絲子、女貞子、白芍、元胡、升麻組方,治氣虛型雷諾氏病(《簡明中醫面板病學》)。

又名醫秦伯未先生制補陽湯,又以二藥合人蔘、甘草、五味子,治自汗不止(《中醫臨證備要》)。

4、黃芪+甘草

〔功用〕二藥相伍,甘味補脾,益氣昇陽,託毒外出。用於治療氣虛諸不足證,如氣短乏力,面色萎黃,食少納差;或瘡癤腫瘍潰而久不收口,神疲倦怠等。

〔解析〕二藥味甘,均為補氣藥,故其屬相須為用。宋·陳自明《外科精要》中黃芪六一湯,即黃芪與甘草配伍使用,其用量比為6∶1。

清·王清仁《醫林改錯》又謂此二藥為黃芪甘草湯,治老年人溺痛,小便痛如刀割(用生甘草)。名醫周維鎔先生驗方固表溫肺飲,以二藥配白朮、防風、乾薑治肺虛寒型過敏性鼻炎(《中西醫聯合雜誌》)。

5、黃芪+桔梗+生甘草

〔功用〕三藥相配,益氣昇陽,託瘡排膿,生肌解毒。用於氣血不足,瘡癤癰瘍潰久不愈,或瘡腫久不破潰者。

〔解析〕三藥相用,屬相使者,即《傷寒論》桔梗東加黃芪為用。名醫祝諶予先生臨證善用之,多以其為主與他藥相伍治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肺膿腫等。

6、黃芪+陳皮+炙甘草

〔功用〕三藥相配,益氣健脾,行氣和胃,除溼利尿。用於脾胃氣虛,小便不利者。

〔解析〕三藥相伍,屬相使之用。益氣健脾,行氣利水。《華佗神醫祕傳》名此三藥組方為利氣散,治老人氣虛,小便祕澀不通。《蘭室祕藏》參術湯,乃取三者與柴胡、升麻、人蔘、黃柏、當歸、蒼朮、青皮、神曲為伍,治脾胃虛弱,肢沉重,食後昏悶者。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連奶粉都不放過!國內抗生素的濫用程度讓人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