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端午,意味著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候開始了。端午過後,天上的熱氣降於地面,地上的溼氣往空氣裡蒸騰,溼熱交織,最容易滋生病菌,醞釀各種邪氣,使人生病。 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薰艾葉”的民俗,這些除了跟風俗有關,還與健康保健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艾灸調理 提升免疫力

民諺有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時節,採集艾葉、菖蒲掛在門楣和窗戶上的習俗,是取其避邪的寓意。艾草就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具有特殊芳香氣味,驅蟲的效果很好,具有清熱解毒、除溼止癢、能祛除毒氣,除汙濁,淨化空氣。中醫常以艾葉來打絨卷製成艾條來做艾灸,可通暢全身的氣血,提升免疫力,祛風除溼,活血化瘀。所以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艾草辛溫,不光對寒溼體質效果好,搭配其他功效的草藥,也可以治療溼熱疾病。建議現在開始堅持每週2-3次艾灸,有關節疼痛的,優先選擇區域性痛點艾灸。人體的很多穴位是有雙向調節作用的,所以一般人根據自己的體質,加上保健穴位:大椎穴、神闕穴、足三裡、關元等穴位,每次選擇1~2個穴位就可以,每次每個穴位艾灸15-20分鐘。

泡洗藥浴 溫經通絡

中國古代就有通過浸腳溫暖全身的養生法,中藥泡腳,它在民間早已從一種簡單的生活習俗發展成為人們進行保健或特殊治療的獨特方式。人的雙腳有著最多的臟腑反射區,也是身體上經絡穴位分佈最多的地方,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

現代很多人,包括亞健康、風溼病等,都是怕都會有怕涼,手足不溫,容易出汗,睡眠不好,失眠多夢,乏力等。除了進補吃中藥外,不妨試試中藥足浴的古老養生法。

艾葉中富含大量的活性成分以及艾草精油,通過溫水泡腳吸收後,能改善人的體質,驅寒祛溼,溫經通絡,暖下焦、助睡眠。所以在我配置的泡洗足浴包中,除了艾葉以外,還配合其他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中藥材。通過泡洗的方式,利用面板的御邪、分泌、吸收、滲透、排洩、感覺等多種功能,作用於區域性 面板、肌肉、關節,改善三者的代謝、強化其功能,並且通過面板對藥物的吸收,針對區域性及全身的疾病進行治療。能調和周身氣血,調整臟腑功能,治療多種疾病。

吃粽子 養胃清火

從養生學角度看,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粽葉也是有講究的,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溼、和胃寧神。糯米也具有益氣生津、清熱的藥效。端午節後,便進入了夏季最熱的月份。由於苦夏難耐,人們普遍會有上火、中暑現象發生,而此時吃粽子,確實是藥食同源的解暑良“藥”。

糯米黏滯,不容易消化,加之端午節前後天氣炎熱潮溼,胃腸功能本來就受影響,所以早上空腹和晚上最好不吃,平常也要少吃。

佩香囊 祛穢防疫

端午掛香囊除了取民間祛晦辟邪的寓意外,也有保健養生的功效。關於隨身佩戴香囊,中醫有“衣冠療法”的術語,民間也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說法。早在幾千年前的楚地,就有用藥香防疫的記載,至秦漢時期,更是被廣泛運用。

除此之外,端午節時值仲夏,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Sunny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執行,振奮精神。早晚進行戶外活動,中午小憩可以幫助人體恢復疲勞,理順心情,避免發怒。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端午|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