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螃蟹肥,又到一年吃蟹時。螃蟹營養價值高,但吃法不當,也會損害人體健康。那麼,吃螃蟹究竟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吃螃蟹有禁忌
螃蟹不宜與水果同食
蟹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還含有鈣、磷、鐵和維生素A等。因此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但是如果和水果同食,很容易與水果中含的鞣酸結合形成鞣酸蛋白,不容易消化,加重胃腸負擔,會出現腹瀉等症狀。因此,吃完螃蟹不要馬上吃水果,特別是柿子等含鞣酸高的水果。
螃蟹忌與優酪乳同食
螃蟹是寒涼的食物,本身就容易引起腹瀉,而優酪乳含有豐富的乳酸菌,有加快胃腸蠕動的作用,因此,優酪乳與螃蟹同時食用,特別是對於脾胃虛寒的人更容易出現腹瀉情況。
螃蟹忌與啤酒同食
很多人在吃螃蟹時都愛喝啤酒,這很有可能就會引起痛風發作。螃蟹屬於高嘌呤食物,嘌呤在人體內的代謝終產物尿酸會加重痛風病情。因此,嘌呤代謝異常或者痛風患者一定要慎食螃蟹。
忌食死螃蟹和未蒸熟螃蟹
不要食用死螃蟹和未蒸熟煮透的螃蟹。吃活螃蟹要蒸熟煮透。活螃蟹可以通過新陳代謝將體內細菌排出體外。螃蟹一旦死亡,體內細菌就會大量繁殖分解蟹肉,有的細菌還產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螃蟹體內含有較多的組氨酸,螃蟹死的時間越長,體內積累的組氨酸越多,即使死蟹煮熟了,這種毒素也不易被破壞。另外螃蟹的體表、鰓及胃腸道中存在肺吸蟲幼蟲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高溫消毒,肺吸蟲進入人體後可造成肺臟損傷。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體會發生感染性中毒,會出現腸道發炎、出血等症狀。因此,食蟹要保證新鮮,同時蒸熟煮透,避免出現食物中毒。如果食入變質的螃蟹,會出現腹痛、噁心、腹瀉等症狀,嚴重的甚至出現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怎麼吃蟹肉不浪費?
吃螃蟹很講技巧,不會吃的人往往連殼帶肉一起嚼,然後連殼帶肉吐出來,浪費不少。正確的吃法是:剪掉蟹腳和鉗子,揭開蟹蓋,用小勺吃蟹黃或蟹膏;去掉胃、心、腸和腮這些寄生蟲和致病菌最喜歡的部位,把蟹身掰成兩半吃蟹肉;用剪刀把蟹腿剪成三截,最末一截的蟹腳十分尖細,可當作工具把另外兩截蟹腿中的肉捅出來,蟹鉗也可以採用類似的吃法。
每次吃多少合適?
膳食指南推薦,每日攝入40~75克水產品(去殼後的重量),也就是一兩隻螃蟹。螃蟹所含蛋白質較高,過量食用容易消化不良、胃腸不適。吃不完的熟蟹應裝入乾淨的容器內,密封冷藏儲存,第二天必須吃完。
這5類人不宜吃螃蟹
1、傷風發熱者
中醫認為,多食蟹可發風、積冷,時感未清者均忌。簡單講就是,傷風感冒、發熱、腹瀉者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後可能使咳嗽等症狀加重、感冒難愈。
2、消化系統疾病患者
螃蟹富含蛋白質,大量食用後會促進胰液、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胃腸道、肝、膽、胰腺的負擔,過量食用可誘發胃腸炎、胰腺炎,膽囊炎、膽結石者急性發作,所以患有胃腸道疾病、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炎、肝炎及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最好避免或少吃。即使對於正常人來說,也不宜一次食用大量螃蟹或蟹黃。
3、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螃蟹,尤其是其中的蟹黃膽固醇含量較高,多食會導致血膽固醇升高。因此,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吃螃蟹。
4、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
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是嘌呤代謝異常的疾病,而嘌呤攝入過多會導致其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尿酸增高,螃蟹屬於高嘌呤食物,進食過多會加重高尿酸血癥甚至誘發痛風尿病情。所以,專家認為,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儘量遠離螃蟹,更不能嘗試“螃蟹+啤酒”的“痛風套餐”。
5、嬰幼兒
蟹肉、蟹膏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與其他肉類相比不太容易消化且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故嬰兒及過敏體質、哮喘、容易腹瀉的幼兒不宜食用。另外,有過敏史的人、孕婦也要慎吃螃蟹。
這樣洗螃蟹最乾淨
1、先在安置螃蟹的桶裡倒入少量的白酒,可去腥味,適量即可,
2、等螃蟹略有昏迷的時候狠狠的抽它們,用鍋鏟的背面最佳,直到它們被抽暈為止,
3、這個時候是下手的最好機會,用手迅速抓住它的背部,將螃蟹提到和下巴保持水平的位置,這個位置的視角最佳,
4、暫時放下鍋鏟,拿起刷子朝著已經成平面狀的螃蟹腹部猛刷,
5、刷的時候你不應該想的是在刷一隻螃蟹,而是應該想象成在刷皮鞋,各個角落都不要遺漏,
6、檢查沒有淤泥後丟入另一桶中,用清水衝醒它們。
挑螃蟹有“四看”
一看蟹殼,黑綠色帶亮光的肉較多,發黑發黃不選;二看肚臍,肚臍凸出來的,一般都膏肥脂滿,肚子顏色越白品質越佳,顏色發黑則說明水體汙染嚴重;三看蟹足,蟹足上絨毛叢生為佳,選蟹腿摸起來堅硬飽滿的;四看活力,將螃蟹翻轉過來,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蟹足彈轉翻回的,活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