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氣溫漸涼,在寒露節氣過後,天氣逐漸轉寒,中醫學認為冬屬水,主封藏,宜養腎。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和生殖功能,是五臟六腑的根基,是人體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生長、發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強弱與腎中精氣盛衰密切相關。
那麼怎樣能夠使我們腎精充足,平穩度過冬天呢?
調神、定驚、養神志
腎主封藏,應息其怒、靜其心、安其神,使精神情志安靜平和,忌煩躁妄動。
起居運動方面,大家需多休息,運動以慢跑和有氧運動為主。長期堅持練太極拳等,有養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的作用,能增強自身抵抗力。
飲食方面,以清淡營養為主,慎暴飲暴食、戒辛辣刺激等食物。
張曉娟醫生推薦
一道省名中醫樑巨集正教授的驗方
和補腎泡茶方
藥材:烏豆50克,芡實50克,核桃肉100克,枸杞子15克,紅棗6個(去核)。肉類:豬腰(腎)2個或羊腎2個,或豬骨、牛骨,或烏雞一隻250克(去毛剖乾淨),或烏龜一隻250克(剖乾淨)與上藥材同煲湯,熟後加上少許油鹽,飲湯食肉。
功效:該方有補腎益精之功效,能改善腎虛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治療腎虛引起的頭暈、耳鳴、腰膝腿軟、性功能減退、夜尿瀕多等症狀。
枸杞子10克、桑椹子10克,紅棗2-3枚,泡茶。
功效:枸杞子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之效,桑椹子有滋陰補血之效,配以紅棗溫脾健胃、補氣生血,常喝此茶可有補肝腎、明目、安神、美容的效果。
隨著冬天的來臨,
萬物逐漸蕭落,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陰陽平衡。至於應該如何應節養生,就要密切留意小編的推送啦!
專家推薦
張曉娟
副主任中醫師,醫學碩士,嶺南中醫梁氏流派學術繼承人,師承廣東省名中醫樑巨集正教授,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廣東省首批名中醫師承專案學術繼承人,廣東省免疫性腎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跟隨樑巨集正教授學習多年,全面系統地繼承了樑巨集正教授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臨證經驗豐富,擅長各種腎臟疾病、風溼免疫病及各種中醫內科雜病的中醫診治。主持或參與科研近10項,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兩篇分別獲得肇慶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二等獎。
開診時間:每週一至週五下午,週四上午
診室:11號樓三樓 3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