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氣的病變很多,臨床辨證當分虛、實。虛證為氣虛、氣陷、氣脫;實證為氣滯、氣逆。虛者治以補氣、升提、固脫;實者治以理氣、降逆。

1.氣虛

症狀: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頭暈目眩,不思飲食,大便溏軟,舌淡胖有齒痕,脈虛無力。

病機:飲食勞倦,久病失養,或年老體衰,或素體稟賦不足,臟腑機能衰退,元氣虧虛而致。

治法:益氣補中。

方藥:四君子東加味。本方功能補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食少便溏等症。

2.氣陷

症狀: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頭目昏眩,脘腹墜脹,納谷不香,或內臟下垂,或久瀉久利,或脫肛、陰挺,或月經量多,或帶下綿綿不斷,舌淡苔薄,脈細弱無力。

病機:臟腑虛損,中氣下陷,升舉無力。

治法:益氣升提。

方藥:補中益氣東加減。本方功能補中益氣,昇陽舉陷,主治中氣下陷,清陽不升之證。

3.氣脫

症狀:氣息微弱,神情淡漠,面色灰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舌質白潤,脈微欲絕。

病機:臟腑衰極,陰竭陽亡,元氣欲脫。

治法:益氣固脫,回陽救逆。

方藥:參附龍牡東加減。本方益氣固脫,回陽救逆,用於元氣衰憊,氣血不榮臟腑,陽氣欲脫證。

4.氣滯

症狀:脘脅脹痛,攻竄不定,時輕時重,噯氣,或腹痛腹脹,矢氣則脹滿減輕,其病情常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苔薄,脈弦。

病機:肝失條達,氣機鬱滯。

治法:行氣止痛。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本方疏肝解鬱,行氣和血,用於肝鬱氣滯所致脘、脅、腹部脹痛,噯氣等症。

5.氣逆

症狀:肺氣不降則咳嗽喘逆;胃失和降而噯氣呃逆,嘔吐噁心;肝氣升發太過而頭痛,眩暈,咳嗆脅痛,咽中如窒。

病機:或痰壅於肺,肺氣不降;或病邪犯胃,胃氣上逆;或肝失條達,肝氣上逆。

治法:屬肺者,降氣化痰;屬胃者,降逆和胃;屬肝者,鎮逆平肝。

方藥:肺氣上逆者,用蘇子降氣東加減。

6:氣鬱

多因情志不舒,氣機鬱結所致。《丹溪心法·六鬱》:“氣鬱者,胸脅痛,脈沉澀。”《證治匯補·鬱證章》:“氣鬱,胸滿脅痛,噫氣腹脹。”

病機:鬱為結聚而不得發越之謂。當升不升,當降不降,當變化不變化。鬱有六證(氣鬱、溼鬱、熱鬱、痰鬱、血鬱、食鬱),氣鬱為鬱證之一。明代以後,多以鬱病屬於情志的病機,張介賓更專從情志之論而倡怒鬱、思鬱、憂鬱之說。華雲在《臨證指南》中雲:“鬱則氣滯,其滯或在形軀,或在臟腑,必有不舒之現症。現在一般多將情志為鬱,責之於肝氣。

治法:屬肝者,理氣疏肝;屬胃者,和胃;生痰者,理氣化痰。

方藥:木香調氣散、七氣湯,溫膽湯、半夏厚朴湯等隨症加減。

五臟均有氣,氣病均可有鬱滯,然以肝氣之鬱最為突出。"肝氣乃病理之一大門,善調其肝,以治百病,胥有事半功倍之效"這裡面辯證仍屬第一位。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脾虛不是一味的吃補藥,看清楚你是屬於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