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痺證的發生,一是由外邪侵襲,如風、寒、溼和溼熱之邪等;一是由內因正氣之虛和營衛氣血阻塞不通。

前者是病因因素,後者是體質因素,二者相合,方可致痺。

此即《內經》所謂:“營衛之氣,亦令人痺乎?......不與風寒溼氣合,故不為痺。”

01根據痺證發生的原因,臨床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風、寒、溼三種外邪合而侵襲人體所造成的“行痺”、“痛痺”、“著痺”;一類是由風溼外襲,鬱而化熱,溼邪留滯關節而造成的“熱痺”。

基於上述理論,我治療痺證的原則是:

一、針對外因而驅邪,主要有疏風、散寒、除溼、清熱等法,但要注意“寒溼宜溫化”、“溼熱宜清化”的原則。

二、針對內因而調和營衛氣血,舒筋通絡。

三、根據“久病必虛、久病及腎”的原理,痺證後期多呈現骨質疏鬆,關節軟骨及骨質破壞,因而治療應以補腎為主,輔以祛邪,這一原則運用於臨床,還應根據痺證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而靈活掌握。

02痺證初期,多見於西醫所謂風溼性關節炎或類風溼性關節炎急性期,常表現為溼熱偏勝。

溼熱阻絡之熱痺,宜用清化,多以疏風、清熱祛溼、通絡之法治之。

常用藥如忍冬藤、連翹、桑枝、豨薟草、海桐皮、防己、生薏仁、秦艽、生石膏、知母、赤白芍、丹蔘、延胡索等。

寒溼偏勝之痺證,臨床多表現為“痛痺”、“著痺”,多見於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期或活動期。

治宜溫化,多以疏風、散寒、祛溼、通絡之法治之,常用藥如桂枝、細辛、羌活、獨活、桑枝、秦艽、伸筋草、制附片、制川草烏、當歸等。

痺證後期,多表現為腎虛陽衰型,患者常因骨質疏鬆、關節軟骨及骨質破壞增生等原因而呈現肢節畸形、僵直,運動障礙以及肢冷畏寒等病理表現。

此時的治療應以補腎溫陽、強筋壯骨為主,佐以疏風祛溼、活血通絡,才能補而不礙其通,攻而不伐其正。

常用藥如補骨脂、熟地、川斷、骨碎補、淫羊藿、巴戟天等。

根據我的經驗,正確運用本法治療,不僅可明顯改善症狀,且可使某些長期服用激素者較快地遞減激素量,乃至完全撤除。

03另外,我治療痺證,非常的運用。

溫熱藥在痺證各期,各型別中均不可少,這是因為溫熱藥有辛通開閉之功效,這對改善以至消除痺證之經絡痺阻,營衛氣血凝滯、痰瘀膠結的病理狀況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我主張痺證不論屬寒、屬熱,均可在基本方的基礎上加用制附子、制川草烏等藥。

川、草烏善於止痛,附子優於散寒。

要注意的是服藥期間不要飲酒,因乙醇能促進烏頭鹼的吸收,從而加強附子的毒性,導致中毒;亦不可與麻黃同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一般用量是制附塊、制川草烏、桂枝各12g,最大劑量不得超過20g;如果制附塊、制川草烏用至15g以上,宜先煎。

也可採取遞增辦法,如制川烏,其用量可以從7g開始,以每劑3g遞增。

是否繼續增加,取決於兩點:一是中病即止,二是出現毒性反應時,均應停止遞增或減量。

善用蟲類藥也是我治療痺證,尤其是頑痺的特點。

蟲類藥具有鑽透剔邪、搜風通絡、消腫定痛、恢復功能之特性,凡屬頑痺,必須採取草木藥與蟲類藥同用,收效始佳。

因為,此時病邪深入經髓骨骱,氣血凝滯不行,痰溼濁瘀膠固,經絡閉塞不通,非草木之品所能宣達,必借蟲蟻之類搜剔竄透,方能使其濁去凝開,經絡暢通,邪蠲正復。

具體用法,一般是關節痛者加用全蠍5g,研粉分吞;或蜈蚣2條,研粉分吞,以搜風定痛。

另外,露蜂房、殭蠶、蜣螂蟲可以透節散腫。

寒溼盛者,可用蘄蛇、蠶砂以祛風滲溼;熱盛者,用地龍洩熱通絡;夾瘀者,用地鱉蟲破瘀開結;特別是蘄蛇、烏梢蛇用於治療風溼痺證,其效尤佳。

文自《周信有臨床經驗輯要》,周信有著,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夏季出汗多,補水是關鍵,為了家人健康,這些飲水的小常識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