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為什麼總是降不下來,或老是忽高忽低?這個問題不是簡單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因為影響血糖的因素很多,涉及飲食、運動、用藥、監測、心理等各個方面,具體到每個患者身上又不盡相同。每個糖友不妨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我給大家總結了十七種常見情況,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
1、是否飲食控制欠佳: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輕重如何,不論是否使用降糖藥物,都需要飲食控制。飲食治療有助於控制體重減輕胰島B細胞負擔、降低血糖、減少降糖藥物用量。血糖輕度增高的糖尿病人單純依靠飲食控制即可使血糖恢復正常;相反,如果不注意控制飲食,胡吃海喝,即便增加藥量也難以使血糖維持正常。但飲食控制絕不等於“飢餓療法”或是“嚴重偏食”,這樣會導致營養不良或者飢餓性酮症。
2、是否缺乏運動:
運動本身就是一個消耗能量的過程,規律性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快步走、游泳等)可以促進肌糖原的分解以及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運動還有利於降低體重,改善島素抵抗,增強降糖藥物的療效;此外,運動還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保持心理平衡、減少血糖波動,因此,科學合理的運動有助於對血糖的控制。運動切忌“三天打漁、兩天晒網”,此外,不要做高強度的無氧運動,後者反會升高血糖。
3、是否藥物選擇不當:
糖尿病人用藥講究個體化,應當針對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如糖尿病型別、胰島功能狀況、血糖譜特點、年齡、胖瘦、有無併發症等等,合理用藥。根本不存在適合於所有糖尿病人的特效藥,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就拿2型糖尿病來說如果患者體型肥胖,提示存在胰島素抵抗為主,宜首選雙胍類和胰島素增敏劑;如果患者體型消瘦、常常提示胰島素分泌不足,應選用胰島素促泌劑。面對於島功能已經衰竭的糖尿病人,就應及時啟動胰島素治療。許多糖尿病人在虛假廣告的誤導下,選用降糖效果不確切的中成藥或保健品來代替降糖藥,由於選藥不當,效果不好也就不足為怪了。
4、是否用藥劑量不合適:
藥量不足導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其實,藥量過大同樣也會使血糖居高不下。這是因為藥量過大可導致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此時若繼續增加藥量,血糖反而更高,正所謂“矯枉過正”、“物極必反”。對於空腹血糖升高的病人,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藥用量不足”還是“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若屬於後一種情況,則晚間降糖藥用量應適當減少而不是增加。
5、是否藥物用法不對:
降糖藥種類很多,用法各異,使用不當,事倍功半。例如,磺脲類降糖藥最好於餐前半小時服用,這樣藥物的作用高峰與餐後血糖高峰恰好同步,從而使降糖效果達到最佳;拜唐平的主要作用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應當與第一口飯嚼碎同服,空腹服藥效果不是很好。再如,根據藥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藥需每日3次服用,有的每日1次即可。糖適平、美吡達等降糖藥均屬短效製劑,應當每日3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1-2次口服,則很難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滿意控制;而瑞易寧、格列美脲等藥物均屬長效製劑,每日服用1次即可。
6、是否藥物聯用不合理:
單一藥物治療在開始時多可奏效,在服藥數年後,常出現藥效降低,血糖逐漸升高現象,此時應及時採取聯合用藥方案。但有些病人錯誤地將作用機制完全相同的同類藥物聯用,如用優降糖與美吡達聯用,這樣不僅達不到理想的降糖效果,反而會增加藥物的副作用。聯合用藥要求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聯用,例如“糖適平+二甲雙胍”、“諾和龍+阿卡波糖”等等,這樣降糖效果更好,而副作用較小。
7、是否治療依從性太差:
由於種種原因,有些病人治療依從性較差,經常忘記服藥,結果導致血糖升高、波動。不少病人服藥後,血糖降至正常後就停用降糖藥,等到血糖回升到很高時,再服原先降糖藥的劑量就很難達到治療目標。千萬要記住,糖尿病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降糖治療不能一勞永逸,必須長期堅持。
8、是否胰島功能衰竭:
隨著病程的延長,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將逐漸減退以至完全衰竭。許多降糖藥物(主要指胰島素促泌劑)發揮藥效的前提是患者尚保留一定的胰島功能,因為此類藥物主要是通過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髮揮降糖作用的。當患者胰島功能嚴重降低,這類降糖藥物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致使血糖居高不下。
9、機體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通俗地講就是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多見於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病人存在胰島素抵抗,必須配合使用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如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單獨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往往效果欠佳。
10、是否同時服用了升血糖藥物:
有些糖尿病人並存其他疾病,服用的一些藥物具有升糖作用,如糖皮質激素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噻嗪類利尿劑(如雙氫克尿噻)、雌激素、甲狀腺激素等等,很容易導致血糖升高失控。
11、是否並存其它內分泌疾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同時合併其它內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庫興氏病(皮質醇分泌過多)等,這些內分泌疾病同樣可以導致血糖升高。
12、是否處於應激狀態:
感染、外傷、手術、急性心腦卒中、妊娠等應激因素皆可使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雄激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了胰島素的降糖作用,導致血糖升高。對於血糖居高不下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排除感染等應激因素,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牙周炎等等。
13、是否受不良情緒刺激:
心理因素對血糖的影響很大,緊張、焦慮、氣惱、大喜大悲、過度興奮等情緒變化都會引起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兒茶酚胺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因此,保持情緒穩定十分重要。另外,生活不規律,過度疲勞也會引起血糖的波動。
14、是否有失眠:
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時間。長期熬夜或失眠會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抑制胰島素分泌,使腎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從而使血糖升高。
15、是否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
臨床發現:糖尿病人的血糖常常因季節變化而波動。每當冬季來臨、病人飯量增加,戶外活動減少,加之寒冷刺激促使腎上腺素等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這些因素均可導致血糖升高。
16、是否存在誤診誤治:
1型糖尿病主要見於兒童,但實際上,成人期發病的1型糖尿病(LADA型糖尿病)也不罕見,由於它的某些症狀與2型糖尿病頗為相似(如發病遲、起病隱匿、病程初期對口服降糖藥治療有效),再加上目前臨床對糖尿病自身抗體的檢查尚未普及,因此,常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這種病人在病程早期,口服降糖藥有效。但因其胰島功能衰竭很快,過不了多久,病人就會出現口服降糖藥繼發性失效,導致血糖反彈。
17、是否疏於血糖監測:
定期的血糖監測,有助於了解病情,指導用藥。有些病人不重視血糖監測,吃藥憑著感覺走,這樣做血糖很難得到良好控制。
總之,血糖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對血糖的控制。但只要找準原因,對症施治,控制好血糖也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