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看一下你的舌苔”,觀察後發現對方舌苔龐大,有齒痕,舌色淡,苔白膩。我繼續問到“每日上廁所如何,大便成型嗎?”
“不成形吧,總有上不乾淨的感覺,馬桶也不太好衝”
這是前兩天有患者來諮詢的對話。從上述對方描述的症狀,不難看出對方有脾虛溼盛的現象。有這些症狀的人也不在少數,提到脾虛,大家都聽過,可你真的知道什麼是脾虛嗎?到底我們為什麼會脾虛呢?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裹血。”有關脾的理論,《內經》和《難經》奠定了基礎,而歷代醫家有所發揮、補充。
中醫中“脾與胃”是分開的,胃受納和腐熟食物,而脾的功能很多,其中以運化為核心,通過運化為機體生命活動提供精微物質,故稱之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虛的表現?
1.脾主運化:不僅能運化氣血等精微物質,也包括運化水液。脾虛後使得胃無法正常腐熟食物,那會引起口臭、厭食、胃脹、便溏、溼氣重等
2.脾主升清:一方面是指通過脾轉化的精微物質需要上輸到心肺等部,二是身體各臟器在體內要保持原位,都離不開脾主升的功能。如果脾虛會頭暈目眩,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甚則會出現腹部墜脹、胃下垂、子宮下垂等症狀
3.脾統血:“統”是指統攝、固攝。脾要統攝血液運行於脈內,不會溢於脈外。假若失調也則出現便血、尿血、崩漏等症狀。
4.脾主肌肉:沒有想到吧,肌肉的緊緻與鬆弛都與“脾”息息相關,想要面板好,就得調理脾。
脾虛的分型:
脾氣虛:納差,乏力,便溏,舌胖,脈緩,沒有明顯的怕冷。食療多用山藥,白朮。
脾陽虛:納少,乏力,便溏,舌胖潤,四肢不溫,喜歡熱飲,脈沉緩。食療多用乾薑。
脾陰虛:飢不欲食,乏力,便幹,舌瘦,四肢煩熱,脈細數無力,多用山藥。
胃氣虛:納差,易反酸,打嗝,乏力,舌淡胖,脈緩。食療多用黨蔘,扁豆。
胃陽虛:食則飽,乏力,打嗝,舌淡胖潤,脈沉緩,食用多用生薑,茴香。
胃陰虛:飢不欲食,燒心,乏力,便幹,舌瘦,四肢煩熱,脈細數無力,多用石斛,百合。
兩者表現完全不同,不能隨意補益。
為什麼會脾虛呢?
很大一個原因是來源於胃,古話講“病從口入”一點沒錯,不止要注意食物的衛生,還有食物的量多量少、寒熱、口味等等都會引起疾病。胃接受的食物,要脾加以運化成身體所需的氣血精液等營養物質,再輸送於全身。那麼可以說脾胃是個機器,胃是接納食物的容器,而機器的正常的運轉就要靠脾。脾虛原因有兩種,先天后天。
先天指遺傳,孕期如果孕媽吃了很多涼性食物,或者孕媽本身就脾虛的,那寶寶也會有“先天脾虛”,相當於天生機器動力不足,工作能力有限,就像70歲老人一樣,讓他像年輕人一樣幹同樣強度的工作,他是吃不消的。這樣的寶寶從小就不能吃寒涼之物,一吃就會拉肚子,對於不易消化的食物:粽子、甜膩品,吃多了就會胃疼不舒服。這樣的就要注意飲食,避免加重。
當然,先天脾虛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都是後天引起的,出生後的每日三餐都是後天。脾胃是要靠養的,再好的機器也得看日常維護和保養。就像再壯的年輕小夥,也經不起連續一個月的加班加點工作,再好的身體也會垮的。
1.當胃裡吃的食物過多或者難以消化時,容器過滿,超出了原本機器消耗的能力,相當於機器超負荷了,那動力帶不起來會怎樣?肯定會滯留,工作量太大脾需要加班,偶爾一次,他還可以緩過來,可如果我們經常暴飲暴食,就會導致這個機器出現問題。
2.喜好食用寒涼食物,也會增加脾胃的負擔,“寒凝血瘀”,寒涼之物會使血液執行緩慢,機器也就會運轉的慢一些。
如果出現了一些脾虛“厭食、偶爾隱痛、大便稀溏”等指徵,就要及時去調理,比如點穴、按摩、鍼灸、中藥等方法,緩解脾的壓力,不要等到“泰山壓頂”才無奈尋醫。
《內經》還提出了腎為胃之官,所以作者在臨證中,常喜歡加補骨脂,益智仁溫脾腎的中藥,不僅溫脾,還能溫腎氣,腎氣足了,胃下邊有火,胃裡的食物才能正常消化,否則僅僅吃健脾化食的藥物,就沒完沒了,吃了消化好,不吃又胃脹;什麼樣的朋友需要補腎健脾呢?尺脈弱,這個必須的;至於腰困腿軟,有的是腎氣虛,有的的溼邪下注導致的,教材和中醫經典傷寒論,都有苓桂術甘湯和苓桂姜甘湯治療腰痛的論述。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機器,我們不允許這個機器在不該停止的時候輕易停止工作,也不希望它勞累的超負荷工作。
中醫提倡的就是“治未病”,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把疾病在萌芽狀態就消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