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漢書·酈食其傳》說:“民以食為天”。 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也曾說過:“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飲食是保證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每個人只要活著就要吃,但是,人為什麼要吃、應該怎樣吃?這卻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以下幾個飲食不等式就是你未必知道的。(文章來源:《健康雜誌》;文/王延群)

1、吃得好不等於營養好。許多人錯誤地認為,生活水平提高了,應該經常在餐桌上有大魚大肉,這樣對身體才有好處。其實不然,現代社會營養好的標準,關鍵在於營養平衡。如果攝入過多的脂肪、糖、蛋白質,則極易導致營養過剩,特別是造成體內酸鹼失衡。這樣時間一長就會使身體患多種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甚至誘發癌症。

2、酒足飯飽不等於是福。過去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酒足飯飽就是福。醫學理論和臨床研究證明,酒足飯飽不但非福,還會給機體帶來諸多禍害:加重胃、腸、肝、脾等消化器官的負擔;最易產生疲倦;患有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膽總管結石炎症、慢性胰腺炎等病症者,可誘發急性消化道穿孔、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外科急腹症的發生。

3、價錢高的蔬菜不等於營養價值高。不少人上街買菜,以價格高低作為蔬菜好壞的標準。認為價錢高,其營養也高,其實並非如此。蔬菜營養價值的高低,取決於蔬菜本身所含的鐵、鈣、鉀、無機鹽、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量的多少,並不取決於價格的高低。

4、蔬菜越新鮮不等於食用越安全。一般人上市場買菜都挑那些農民剛剛從地裡摘來的新鮮蔬菜,新鮮的蔬菜色澤光亮,且味鮮可口,但令人擔心的是,由於使用化肥和防治病蟲害的農藥,從某種意義上說,蔬菜越新鮮其上殘留的有害物質就越多,對人體的危害就越大。 另外就營養價值上看,科學研究證實,蔬菜中的甘藍、青椒和菠菜等許多蔬菜存放一週的維生素C含量幾乎沒變,如把蔬菜經過冷藏儲存,營養素的損失更小,這樣,不僅不影響其營養價值,而且殘留在蔬菜上的有害物質還會逐漸分解衰減,此時再經過認真清洗,就能做到既營養豐富,又衛生安全。

5、精白的米麵不等於應成為餐桌上的主食。精白大米和精白麵粉雖然口感好,但深加工精白麵粉與全麥粉相比,損失了91%的錳、87%的鉻、81%的鎂和鋅等營養素。通常100千克稻穀只碾為60-80千克,精白米比碾出的普通米少得多,有些地區甚至碾存40千克,損失了維生素B1的77%,B2的80%,B3的81%,B6的71%,維生素E的86%,泛酸的50%,葉酸的62%。

6、清淡不等於清補。許多人對夏季飲食的清補原則存在著片面的理解,認為清補就等於只吃蔬菜水果,追求飲食的絕對清、素。其實,清補的重點還是強調補養,只不過飲食在補養的同時應兼具解熱消暑的功用,以對抗炎熱的氣候。那麼,夏季哪些葷食和補品同樣具有清補的功用呢?鴨:其性味甘鹹、平、微寒,鴨肉具有補虛清熱,除溼解毒、滋陰養胃、利水消腫之功效,適用於治療虛勞吐血、脾虛溫熱等症。泥鰍: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良食品。魚:魚肉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其蛋白質含量高達20%,是普通豬肉的2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此外瘦肉、海產品、豆製品等食物可與黨參、黃芪、當歸、陳皮、甘草等燉湯服用,只要選擇得當同樣利於清補。

7、保質不等於保鮮。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購買那些經過加工處理的食品時,總要檢視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在保質期相同的情況下,人們總會選擇生產日期靠近購買日期的食品,這就是為了吃個新鮮。雖然質是相同的,但是新鮮的程度不一樣。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人類發明了冰箱,它利用低溫抑制被貯藏脂肪類食物中微生物的繁殖,延長儲存期,雖達到保質的目的,但是它仍然無法保持食品的風味、口感和鮮度。所以說,保質並不等於保鮮。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手足多汗、蛻皮、發炎怎麼辦?中醫內調外治,讓你變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