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講:溼氣不除,百病生,體內有溼氣,則百病纏身。

夏季雨水較多,空氣中瀰漫著潮溼的氣味,到處都是溼漉漉的。不免讓人覺得溼氣重,身體沉,還總是無力。

然而,溼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界的溼氣(外溼),一種是體內產生的溼氣(內溼)。

外食只要多注重生活的環境,不貪涼、不熬夜,飲食不油膩等等。內溼主要是由於脾胃功能下降,水溼在體內排洩不出去所致。

為何體內溼氣不斷加重?這些日常行為,別再做了!

行為1:寒涼食物吃太多了

但是,若吃涼的過度,就會傷害到脾胃,出現脾虛,導致脾臟運化水的能力減弱,導致大量的溼氣堆積在體內,無法順利排出。

行為2:甜食的誘惑

甜食無疑是一種誘惑,研究發現,吃甜的食物能夠改善成年人的消極情緒,會讓心情變好,具有一定的治癒效果。

但是,經常吃甜食,體內會產生大量的溼氣。而溼氣會影響到脾臟對於水的運化,導致水溼堆積在體內。

所以不想體內溼氣重,希望你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再喜歡也要忍住。

行為3:油膩的食物經常端上飯桌

生活中常見的烤串、炸雞、串串等均含有大量的油脂。

但是,這類食物被成為餐桌上的“定時炸彈”,若管不住自己的嘴,經常吃此類食物,就會影響到腸胃道的消化功能。

同時,也會影響到脾臟對於穀物的運化,導致體內的溼氣增加,堆積在一起。

行為4:有暴飲暴食的習慣

有些人一吃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就會忍不住多吃一點。

一旦開始吃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容易吃撐,也就是暴飲暴食。

但是,胃部一下子承受這麼多的食物,會消化不了,長期如此就會導致消化不良,積食的現象出現。同時還會損害脾臟,影響到脾臟運化水溼。

行為5:思慮太多

中醫講“優思傷脾”,脾臟不僅運化食物還運化情緒。

若生活中長期處於憂思過慮的狀態下,就會超出脾臟本身的運化程度,長時間下去就會導致脾胃虛弱的情況出現。

脾胃虛弱的最終結果就是體內的溼氣不斷增加,溼氣多也會影響到人的精神,出現精神不振,渾身無力的現象。

行為6:長期缺乏運動

陽氣是身體動力的源泉,只有保持充足的陽氣,人體內的溼氣才能夠得到散發,就像太陽照散烏雲一樣。

俗話說“動則生陽”,堅持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還能夠保證人體的陽氣充足,防止溼氣氾濫。

行為7:淋雨或身上經常潮溼

夏季雨水較多,許多人會出現淋雨的情況。不及時換洗衣服的話,身上潮乎乎的溼氣就會慢慢的滲透到自己的身體。

另外,許多人會經常在晚上9點之後洗澡,這樣做也會趕走自己身體內的陽氣,導致體內溼氣越來越多。

脾虛溼氣重的人,身體會有以下表現:

1、吃的比別人少,肉卻比別人多。

2、早上起來大便時間長,比較乾燥。

3、嗜睡,喜歡賴床,喜歡睡回籠覺。

4、反應遲鈍,感覺胸悶睏倦、頭昏腦脹。

5、容易發胖,腹部肥滿,臀部肉多。

6、面部虛胖,手腳腫脹,眼袋明顯。

7、屬於“喝涼水都長肉的體質”。

8、舌體胖大,舌苔偏厚。

如何調理脾胃?

1、按摩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是脾經的合穴,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溼氣的,那如果溼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

所以,要祛溼,關鍵是要健脾,而健脾,卻少不了陰陵泉穴。

取穴:用大拇指沿小腿內側骨內緣一直向上推,推到膝關節下,推不動了,那這個地方就是陰陵泉穴。

每天用大拇指揉按陰陵泉穴,一般剛開始按的時候會很痛,不要擔心,每天堅持按3分鐘,時間久了,痛感會慢慢消失。

2、常做“單舉手臂”動作

若想改變脾虛狀態,可以多做做“單舉手臂”這個動作,該動作源於《八段錦》,在宋代時就已流傳於世。

具體做法是:

自然站立,兩膝微微彎曲,兩手捧在小腹前,掌心向上;左手翻掌經過胸前往上舉,右手翻掌向右胯旁下按,兩掌一上一下撐開,同時兩腿站直,把整個身體拉伸開,略停兩秒;兩手原路返回,重新合於小腹前,全身放鬆;換為單舉右手以上動作每天重複30次,對脾胃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推薦耳鳴患者的幾個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