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京城名醫堂專家委員會委員馮春祥教授指出,腹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症狀,有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之分。急性腹瀉一般發病比較急,病程較短。如果經常反覆腹瀉,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就是慢性腹瀉了。這類人如果只吃一些止瀉藥,只能治標不治本,所以造成了反覆發作的後果,而中醫在治療慢性腹瀉上比較有優勢。

腹瀉發病機理

西醫認為,腹瀉是一些腸道感染性疾病,如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細菌性疾病等;腸道非感染性疾病,如炎症性腸病,一些腫瘤引起等,此外,小腸吸收不良、腸易激綜合徵等也會引起慢性腹瀉。

而中醫認為,引起慢性腹瀉的主要病機是長期飲食不潔損傷脾胃之氣;慢性腹瀉長期不愈,加之房勞過度,造成腎陽虧虛;情志不潔,造成肝氣鬱滯,肝旺乘脾,引起腹痛即瀉,瀉後痛減;素體體質溼熱,加之偏嗜辛辣、刺激油膩之品,引起腸道溼熱等。

案例:

之前有一個小患者,是家裡的獨苗苗,當然的“小太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圍著他轉。大人們總怕孩子餓著,每天漢堡、乳酪、肯德基、麥當勞、披薩輪流著吃,結果孩子不但越來越胖,而且出現了廁所綜合徵——每天上三四趟廁所,一到廁所半天出不來,好不容易拉出大便了,馬桶壁上大便黏黏的,水都衝不掉,必須馬桶刷才能擦洗下去,而且臉上也開始冒痘痘,面部油膩膩的。這都是飲食肥甘厚味導致的腸道溼熱症狀。

慢性腹瀉中醫如何調治?

馮春祥教授指出,西醫治療腹瀉,目前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氨基水楊酸類、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等藥物進行綜合治療,但這類藥物容易產生過敏和肝腎損傷等不良反應。

而上面我們提到,中醫將腹瀉分為不同的證型,所以在治療上宜先分型再施治,這樣治療效果會更佳。

1、脾胃虛弱型

這種型別的腹瀉主要表現為“吃什麼拉什麼、食油膩則瀉”。中醫叫“完谷不化”,即完整的穀物不能消化,比如吃玉米拉的還是玉米粒,吃西瓜拉的是紅瓤子,有時候如果整個黑西瓜子吃下去也會完整的拉出來。

主要症狀有大便溏洩、腹部脹滿不舒服,稍進食油膩的食物,大便次數就會增多,而且久瀉不止,肢倦無力,舌淡苔白,脈細弱。

病人常有“水土不服”,一旦異地而居則容易腹瀉,或喝牛奶也容易拉肚子。

治療原則:健脾益氣,化溼止瀉,代表方為參苓白朮散。

日常調養:可以吃一些健脾止瀉的食物,如蓮子、薏米、扁豆、山藥、芡實,配合外敷、足浴等。

2、腎陽虛衰型

這種型別的腹瀉主要表現為黎明之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瀉後疼痛減輕,中醫叫“五更瀉”。還常常會伴有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疲倦、舌淡胖、苔白、脈沉細弱等腎陽虛衰的症狀。

治療原則:溫腎健脾,固澀止瀉,代表方為四神丸加減。

日常調養:可以吃溫腎補陽的食物,如荔枝粥等,還可以將大蒜搗爛,貼敷足心。

3、肝脾失調型

這種型別的腹瀉主要表現為一緊張或工作壓力大或情緒波動則腹痛即瀉,腹瀉後疼痛減輕。常伴有情緒易於急躁、易怒、神疲乏力、納呆、舌淡紅、脈弦。

治療原則:抑肝扶脾,可以選用逍遙丸合參苓白朮丸一起使用。

日常調養:可以取新鮮木瓜1個,白砂糖適量,做成木瓜飲。取木瓜蘸白砂糖食用。木瓜酸溫,可以收斂橫逆之肝氣,使脾胃得以調和,則腹瀉自然會好轉。

4、溼熱型

這種型別的的腹瀉主要表現為“大便黏膩不爽”。一般伴有大便臭穢,想拉拉不出來,中醫叫做“裡急後重”,全身症狀主要有面部多油,或頭油多、面色穢濁,或舌質紅、苔黃膩等溼熱症狀。

治療原則:清利溼熱,健脾行氣,代表方為葛根苓連東加減。

日常調護:取黃連適量,研成細粉,用雞蛋清調成膏,貼在雙足的湧泉穴上。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可以清熱燥溼,瀉火解毒,非常有利於溼熱型的腹瀉患者。

馮春祥教授提醒大家:腹瀉不僅是我們消化系統的“隱形殺手”,還是我們身心健康的危險訊號,切莫輕視,應早期治療,辨證調養。

#39健康超能團##超能健康團##真相來了##清風計劃##健康真相館#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葷素飲食營養大PK,素食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