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粗細搭配,細嚼慢嚥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不厭精”並非是指追求飲食的精美。孔子所處時代,烹調技術比較粗糙,吃的穀物往往伴有未脫盡的殼。所謂“精”,只是挑選優質好米,以免病從口入。

現在的問題,恰恰與當時相反,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發展,人們吃的越來越精細,反而容易導致便祕等問題。對於當代人而言,最好“食不厭粗”,適當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做到粗細搭配,對心腦血管疾病等高發慢性病的防治大有好處。而“膾不厭細”是說切肉要細緻,細嚼慢嚥,有助於消化。老年人、脾胃病患者、肥胖人群更要充分咀嚼。

吃肉不能比糧食多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肉吃多了傷脾胃,要注意與穀物搭配,飲食要均衡。

孔子的說法得到了現代醫學的充分論證。吃肉太多不僅會讓脂肪在體內各處堆積,誘發高血壓、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還會增加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因此,吃肉要科學,以多禽少畜、多魚少肉、葷素搭配為宜。禽肉和魚肉,肌纖維相對較短,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也低,可以保護心臟,預防高血脂。就餐中,吃肉要保持“意猶未盡”的感覺,吃到口舌發膩才停筷就已經傷身體了。

飲酒適量,不可失態

唯酒無量,不及亂。相傳孔子酒量很大,但從不失態,“不亂”便是孔子喝酒的標準。

每個人的酒量不一樣,喝酒要掌握好分寸。如果一個人的酒量是4兩,喝1兩最為合適,小酌不僅怡情,還能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喝超過酒量的3/4就屬於過量飲酒,嚴重傷肝、腎不說,還會失態。酒一下肚,肉也會多吃,從而引發多種疾病。長期酗酒,容易產生精神依賴,常因情緒激動而釀造家庭和社會悲劇。想喝酒不傷身,除了控制量,還要注意不要空腹飲酒,或把多種酒混著喝。

吃飯別說話

食不言。孔子吃飯時絕不會和弟子探討問題,不僅是因為禮儀,還關乎健康。

吃飯時說話容易噎著,老人、小孩常因此發生意外。食物進了呼吸道,甚至可危及生命。邊吃飯邊說話,食物還來不及細嚼就被嚥下去了,會增加腸胃負擔,對於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此外,人們邊吃邊談,不僅吃飯時間長,還意識不到“飽”的感受,往往容易吃多。即使做不到嚴格意義上的“食不言”,也要保證說話時別嚼。

每餐必有姜

不撤姜食。姜歷來受養生人士推崇,孔子也不例外。姜作為調味品可以去腥,是燉魚、燉肉的必備食材,還能溫胃散寒,解毒殺菌。“冬吃蘿蔔夏吃薑”,就是強調吃薑可以緩解夏天人們貪涼、過食生冷引發的不適。

把新鮮姜切成片,用醋或鹽醃製,每天早上含服兩片,對普通人以及虛寒體質、容易怕冷的人有很好的養生功效。姜雖好,但不適合有熱證的人,臉上長痘、口舌生瘡、愛發脾氣的人就不要多吃薑。

只吃七分飽,小病可食療

不多食。美味佳餚的誘惑難以抵擋,但孔子可以剋制住口腹之慾,只吃七分飽。暴飲暴食是養生的大敵,不僅增加腸胃負擔,還會導致心氣不足,誘發心臟病。此外,吃太多還會導致肥胖、大腦缺血缺氧等。要做到七分飽,必須細嚼慢嚥,感受自己飢餓程度的變化,有似飽非飽的感覺時,哪怕再想吃,也應該馬上撂筷。

重食醫。孔子非常重視食療,對常見的一些小病有一套飲食化解的方法。現在的人們往往忽視了食療的重要性,一生病就去醫院打針輸液,濫用抗生素。中醫講“藥食同源”,就是強調很多食物具有藥用價值。食療前應辨別自己的體質,是虛是實,是寒是熱,選擇對症的食物。比如,容易失眠的人可以吃些含鈣多的牛奶、豆製品;學生等用腦較多的人群,最好吃些花生、核桃、榛子等富含亞油酸的堅果;愛發脾氣的人要常喝蘿蔔湯,疏肝解鬱。

(摘自《生命時報》)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上火導致的咽喉腫痛、嗓子幹、嗓子啞、嗓子疼用藥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