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消化系統的腫瘤,主要是指發生在食管、胃和腸子上的腫瘤。
飲食不規律、作息紊亂、工作壓力加劇等因素導致消化系統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那麼,在無法改變社會環境的情況下,如何避免消化道系統出現腫瘤這樣重大的疾病呢?在7月9日人民名醫的直播中,上海市東方醫院的李進教授給了我們一些建議。
一、注意飲食衛生首先胃和食管癌的發生跟飲食有很大的關係。飲食方面,李進教授指出兩點建議。
建議一:不抽菸,少喝酒。
可以喝少量的紅酒或者是白葡萄酒,但是那種烈性的白酒儘量少喝,烈性的白酒會損害我們的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細胞損害修復的過程需要細胞增生,這樣反覆的損害-修復-損害-修復,細胞增生的越多,就越容易發生基因突變,而腫瘤的發生往往跟基因突變有關。
建議二:不要吃燙食。
有的人喜歡追求燙食從嘴巴一直到胃灼熱的快感,特別是冬天。但太燙的食物往往會造成食道的灼傷,同白酒作用於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的道理一樣,長此以往,食管癌就發生了。熱、燙已經被國際衛生組織定性為2A級致癌生活方式,所以說這種很燙的食物儘量少吃,要吃多吃蔬菜水果,這一類的食品。
二、學會自我調節,釋放壓力長期、高度的緊張壓力,心情不愉快,往往跟腫瘤的發生有關係。所以,工作中遇到難題不妨先放一放,睡一晚上;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出去走一走,放空一下;與父母、愛人意見不合時,不去跟他們去爭,求大同存小異......生活不易,我們要學會放過自己。
三、HP陽性,及時治療查出幽門螺桿菌(HP)陽性的話,一定要及時治療。
幽門螺桿菌跟胃癌發生的關係非常明確。大家可能也發現了,在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日本、南韓胃癌發病率比較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HP感染。
我們亞洲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喜歡用筷子,都喜歡在一個桌子上一個碗裡吃菜,大家你夾過來我夾過去,加速了HP的傳播。
這次的疫情也給了我們很大的驚醒,有時候距離也是一種美。我們最好在吃飯的時候,大家離得遠一點。分餐用公筷,降低HP感染的機率。
四、高危人群重視篩查有慢性胃炎,特別是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每年的胃鏡一定要做,而且要注意戒菸禁酒、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不要吃過期、醃製的食品,這樣能減少胃炎進一步轉化成癌的機會。
有腸息肉或者有腸炎的患者,要及時的把它摘除。因為很多腸癌都是從息肉轉化過來的,特別是那種根基比較廣的(形狀像扁蘑菇長在腸道上)息肉,這種扁平的息肉轉化為腸癌的風險是最高的,這種息肉就要及時在胃腸鏡底下把它摘除。
有慢性腸炎的患者,要及時治療。
有家族史的患者,直系親屬中,如果有2~3個患有腫瘤的,屬於高危人群。要注意經常做胃鏡、腸鏡篩查。尤其是50歲以上的人群,一定要一兩年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覺得不方便,也可以選擇做大便隱血檢查。
如果查出大便隱血陽性,同時有出血,大便裡頭有膿血,經常性的便祕或者腹瀉等症狀,要趕快去就醫。
高危患者的篩查,很大程度上能夠發現早期癌症。 患者發現的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中國胃癌的5年生存率很低,就是因為我們篩查做的少。像日本,45歲以上的人,每年都要做一次胃鏡,他們的早期胃癌發現率佔到70~80%以上。而我們中國胃癌發現時,70~80%都是晚期,一旦發現廣泛轉移,不能手術,僅僅靠化療,5年生存率就非常的低。所以說,要特別注重篩查,這樣早期發現能夠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階段,這樣它的治療效果越好,自然5年生存率也就提高了。
總結下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健康的生活,防患於未然。即使真正得了腫瘤,也要努力去治,但是如果能夠預防的話,這種是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