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徵,可損害大血管、微血管、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器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已知的糖尿病併發症多達100餘種,糖尿病成為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而且,糖尿病併發症一旦發生,很難靠藥物治療實現逆轉。因此,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原則。
飯後出現3個症狀,提示血糖過高,糖尿病患者快點重視!1. 飯後容易犯困
吃飽飯之後就犯困,這種感受很多人都體驗過,因為人體在進食之後,胃需要消化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所以血液就會集中在胃部,而腦部的血液相對就減少了,所以人就容易產生睏倦感,這是正常現象。但是,糖尿病患者在飯後更容易犯困,而且往往提示血糖升高。這是因為血糖高會抑制“食慾素”分泌,而“食慾素”參與睡眠調節,當“食慾素”水平高時,人體會感到興奮;當“食慾素”水平低時,人體易感睏倦。
2. 飯後餓得很快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這樣的感受,剛吃完飯沒多久就餓了,但是怕血糖升高,還不敢吃,為什麼餓得比較快呢?主要是因為攝入的食物不能夠不能身體充分利用。當人體處於高血糖狀態時,血糖不能進入細胞,也就不能被細胞利用,會隨著小便一起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熱量來源不足,所以機體很容易餓。
3. 飯後多尿多飲
多尿、多飲是糖尿病的兩大症狀,且互為因果,惡性迴圈。當血糖濃度過高時,大量的葡萄糖溶解在尿液中,從而導致尿液濃度增高,容易引起滲透性利尿,使得小便頻繁。人體水分流失過多,就會口渴,當飲水過多時會加重多尿的症狀。如此迴圈往復,惡性迴圈。另外,餓得快、吃得多也是多尿的原因之一。
飯後血糖升高是正常現象,因為人只要吃藥就會使體內的血糖值發生變化,但是如果出現上述這些症狀,可能提示血糖過高,需要給予重視。
如何避免飯後血糖過高?做好這四件事!1. 選擇恰當的主食品種,控制主食攝入量。
主食是飲食結構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不能不吃,但是主食含有較多的澱粉,容易升高血糖,也不能多吃。糖尿病患者在選擇主食的時候,最好將粗糧和細糧搭配食用,比較常見的粗糧有燕麥、蕎麥、玉米或者是雜豆類等,也可以用土豆、山藥、南瓜、紅薯等食物來替代部分主食。乾飯升糖速度小於稀飯,主食應該以乾飯為主。另外,要嚴格控制主食的量,每天主食攝入量一般應在200~400克,具體攝入量因人而異。
2. 飲食多樣化,調整吃飯順序。
飲食結構不要太單一,要有葷有素,且多素少葷,因為蔬菜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升糖速度慢,肉食攝入過多會導致血糖升高幅度明顯。魚、蛋、奶、豆製品等食物也要適量的吃一些。建議在兩餐之間吃適量的水果,血糖處於不穩定期時,最好不要吃水果。調整吃飯順序,先吃菜,後吃飯,原因是蔬菜裡面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可延長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時間,從而延遲糖分在小腸裡的吸收,進而降低了餐後血糖的升高速度和幅度。
3. 清淡飲食,少食多餐。
清淡飲食指的是少油、少糖、少鹽、不辛辣的飲食,也就是口味比較清淡。從營養學角度,清淡飲食最能體現食物的真味,最大程度地儲存食物的營養成分。從疾病預後來講,清淡飲食有利於血糖控制,預防併發症。對於腸胃功能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或者餐後血糖高、餐前血糖低的患者,可以採取分餐飲食,也就是少吃多餐。主餐進食大於3/4,兩餐之間進食約為1/4,可以起到降低餐後血糖,預防餐前低血糖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少食多餐也要控制每日總熱能的攝入。
4. 適當運動,降低血糖。
飯後半小時進行適量的運動,有助於消耗能量,降低血糖,生理學研究表明,糖尿病飯後運動的前5~10分鐘內,達不到降血糖的目的,運動時間達到20~30分鐘時,降血糖的作用最佳。所以,每次至少要運動20分鐘,選擇游泳、慢跑、步行、打太極拳、騎車等非劇烈或非對抗性的運動。
總之,控制好血糖是預防併發症的前提,大家平時要養成監測血糖的習慣,了解血糖的動態,及時發現血糖異常,必要時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