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2020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6日開始,一直到8月24日,為期40天。其中7月16日至7月25日為初伏,7月26至8月14日為中伏,8月15日至8月24日為末伏。

“冬病夏治”的理論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中醫寶典《黃帝內經》,書中的《素問·四氣調神論》中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清代《張氏醫通》中詳細介紹了三伏貼敷的療法。顧名思義,“冬病夏治”就是指冬天發生或者容易在冬天發生的病在夏天治療。

從中醫角度來看,許多過敏性體質的兒童,體質皆較為虛寒,像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便容易在冬天寒氣最盛、陽氣不足的時候乘勢而作,此時要治療也不容易;相反,趁著夏季陽氣最盛而病情穩定的時候,調整補充身體的陽氣,便事半功倍,使病情好轉並趨穩定,而減少在秋冬時節發作,這在中醫便稱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醫的一種“治未病”思想。中醫認為人體之陽氣“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夏季陽氣都遊行在體表,而體內卻是一派陰寒,因此才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也就有了“冬吃蘿蔔夏吃薑”的俗話。

“冬病夏治”三伏貼便是利用這一道理,在天氣最熱、陽氣最旺的時期,把藥性辛溫的中藥做成膏狀貼敷在穴位之上,讓藥物經由面板吸收,並通過氣血、經絡的鼓動循行,讓藥物溫通的作用來充養人體的陽氣,祛散肺系潛伏的寒氣、化痰平喘,以預防感冒,改善氣喘、怕冷、容易感冒等症狀。三伏貼對於過敏性體質的患者來說,使其症狀及免疫功能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當年秋冬季節的發作也有所減少。

“冬病夏治”三伏貼注意事項:

面板反應與處理方法:貼敷後可能出現面板潮紅、灼熱或出現小水皰,無須緊張。一般處理可待自然吸收或塗溼潤燒傷膏,若有大的水皰,立即去除貼敷膏藥,併到醫院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以防感染。

飲食起居注意事項:(1)貼敷期間宜飲食清淡,慎食海鮮、牛羊肉及辛辣。(2)慎食冷飲和冰凍食品,宜少喝酒、少吸菸。(3)保持貼敷區域性清潔。去掉藥物後宜洗溫水澡,對於貼敷處面板及殘留藥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滌。

我是朱春芳醫生,擅長利用中醫診治:糖尿病、痛風、胃腸疾病、冠心病、腦血管病、半身不遂、面神經麻痺、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風溼病、溼疹、痤瘡、皮炎、帶狀皰疹、鼻炎、結腸炎、失眠、肝膽疾病、甲狀腺病及婦兒科等疑難雜症。如果還有哪些患者或者家屬,對風溼疾病方面的知識還有疑問,請在平臺留言,我會給大家詳細解答相關問題。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小心病從口入!夏季謹防腸道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