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人的一生中,睡眠佔了將近1/3的時間。睡眠品質好不好,直接關係到身體的健康狀況。“我為什麼會失眠?”這個問題長期困擾著近3億的中國失眠者,給他們帶來了身心負擔。

其實從臨床來看,雖然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及飲食因素等都可能導致失眠,但導致失眠的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心理因素。

相關資料統計顯示,因為心理因素而導致失眠的患者大約佔了慢性失眠症患者總人數的一半。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出現哪些心理會容易引起失眠。

01、哪些心理讓人失眠?

說起引起失眠的心理因素,首先不得不提“怕失眠心理”。對於怕失眠,可能很多人深有感觸,尤其是那些經常容易失眠的人,晚上一躺上床就開始擔心睡不著,想逼著自己儘快入睡,結果適得其反,越想睡著越睡不著。

這是為什麼呢?人的腦細胞白天時處於興奮狀態,經歷了白天的勞累後,到了晚上需要休整,就會進入抑制狀態而睡眠。這種興奮與抑制相互交替,周而復始,就形成了正常的睡眠節律。

可是越怕失眠,越想盡快睡著,就越會使得本應處於抑制狀態的腦細胞因為思考而處於興奮狀態,結果就越睡不著。

遇到這種情況,其實換個心態就能解決。不是睡不著嗎?那就順其自然唄。不要糾結於失眠這件事,解除了對失眠的顧慮,你會發現反而不容易失眠了。

第二種常見的導致失眠的心理是夢有害心理。我們常把失眠和多夢連在一起說,所以很多人認為多夢就是失眠的表現,認為做夢對人體有害。不能正確地看待夢,擔心睡著以後會再做夢,因此對睡著產生抗拒心理,害怕睡著,進而引起失眠。

實際上,我們應該明白,做夢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每個人都會做夢。而且,做夢還有調節心理、促進腦功能等作用。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做夢而產生心理負擔。

此外,還有一些容易引起興奮的心理會導致失眠。

比如自責心理,白天做錯了事,晚上躺在床上會內疚自責,反覆回憶自己的過失,後悔當時沒有妥善處理;或者期待心理,2點要起床上夜班,9點入睡後因害怕遲到,往往睡不踏實,可能還不到12點就醒了;

還有手足無措心理,比如遇到突發事件,一時理不出頭緒,晚上就可能左思右想,徘徊猶疑,進入進退兩難的焦急興奮狀態。

自責心理、期待心理、手足無措心理都會讓人的大腦處於興奮狀態,打亂正常的睡眠節律,引起失眠。

02、失眠後應該向醫生求助嗎?

如果失眠是暫時性的,只持續幾天就消失了,那麼自行調整過來就可以了。如果失眠持續的時間較長,就需要求助於醫生或者心理專家了。

雖然治療失眠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吃藥,但是如果服用藥物沒有節制,很容易對藥物產生心理依賴,以及抗藥性,對安眠藥的需要就會越來越大,形成一種可怕的迴圈,從而進一步引起頭暈、腿軟等副作用。

還有些人甚至指望靠酒精來幫助睡眠,當然也是不可取的。喝酒本身就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損害。

要把克服失眠的主導因素,放在自身主動調節上。

比如因為工作壓力過大,產生了焦慮心理而失眠,那麼應該學會壓力管理,提高工作能力;或者嘗試換個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從根本上減輕壓力。

又比如因為家庭關係惡化而傷心,導致失眠,那麼應該與家人多溝通,改善與家人的關係,從而改善睡眠。

最後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有的人睡眠時間長,可能需要10小時的睡眠時間,有的人睡眠時間短,可能僅需4-5小時。

所以,大可不必拿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認為沒有睡足時間就是失眠。只要根據自己的身體需求,調整好自己的生物鐘就可以。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食用反覆加熱的油,到底有什麼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