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夏至三庚數頭伏。

入伏後,酷暑難耐的三伏天開始了。

高溫炎熱,暑氣重重,空氣溼度也大。

此季節正是新鮮嫩姜大量上市時。

冬吃蘿蔔,夏吃薑,朝食三片姜,勝過開藥方的說法耳聞目熟。

好多人開始吃鮮姜,新鮮生薑有醋泡、涼拌等各種吃法。

那既是食材又是藥材的姜,都有哪些功效?

又該注意哪些事宜?

一起了解一下與姜有關的各種製品。

生薑

藥性:辛、微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

應用:

1、風寒感冒,少陽證。

2、肺寒咳嗽,喘息氣促。

3、噁心嘔吐,腹脹腹痛。

4、水腫脹滿,中風痰壅。

5、風溼痺痛,跌打瘀痛

6、血熱妄行,熱痢熱瘡

7、心悸氣短,消渴虛勞。

使用生薑注意事項:

陰虛內熱者忌服。

乾薑

生薑,切片,乾燥後即為乾薑。

藥性: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

功效: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應用:

1、脘腹冷痛

2、嘔吐洩瀉

3、亡陽證:心腎陽虛、陰虛內盛所致之亡陽厥逆、脈微欲絕者,每與附子相須為用,發揮協同作用,增強回陽救逆的作用。也就是古之“附子無姜不熱”之說。

4、寒飲喘咳、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證,如小青龍湯。

5、蛔厥證:上腹部突發絞痛,或鑽頂樣痛,面青汗出,手足逆冷,

6、寒積便祕,治痼冷積滯,便祕,腹痛得溫則快者,常與大黃,附子、人蔘等同用。

7、水腫,治脾腎陽虛,水溼停滯,肢體水腫,胸腹脹滿,手足不溫,大便溏等,常與附子,白朮,茯苓同用。

使用禁忌:

乾薑辛熱燥烈,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忌服。

生薑和乾薑的區別:

生薑為新鮮根莖,乾薑為乾燥根莖,

生薑性味緩和,長於發散表邪,溫胃止嘔,解半夏、南星及魚蟹毒。

乾薑辛熱燥烈,功專溫中散寒,祛在裡之寒邪,溫回欲脫之陽氣。

生薑皮為生薑根莖的外皮。

藥性:辛、涼。

功效:和脾行水。

主治:面板水腫,入湯劑3~10g。

生薑汁:即為生薑搗取的薑汁。

功效同生姜,但偏於開痰止嘔,便於臨床應急服用。

如遇天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腫痛,或嘔逆不止,難以下食者,可取生薑汁沖服,

還可配伍竹瀝,沖服或鼻飼給藥,治療中風猝然昏厥者。

炮姜

為乾薑的炮製品。

將乾薑砂燙至鼓起,表面棕褐色,或炒炭至外表色黑,內呈棕褐色入藥。

藥性:苦、澀,溫。歸脾、肝經。

功效:溫經止血,溫中止痛。

乾薑經炮製後,揮發油含量降低,其化學成分也發生一定變化,具有止血作用,而生薑和乾薑均沒有此功能。

薑黃

通常認為薑黃是粉末狀的乾薑。

其實,薑黃是姜科植物薑黃的乾燥根莖。因其形似姜而色黃得名。

藥性:辛、苦,溫。歸脾、肝經。

功效:破血行氣,通經止痛。

應用:

1、胸脅刺痛,胸痺心痛。

多用於肝鬱氣滯所致脅肋疼痛,以及肝鬱血瘀所致腹痛。

常與白芍、當歸、延胡索、紅花等同用。

2、用於痛經經閉,癥瘕。

可與丹蔘、莪術等同用。

配伍白芍、當歸、紅花等,可治產後腹痛。

3、風溼臂痛,跌僕腫痛。

薑黃辛散溫通,能行氣血,通經止痛,可與羌活、防風、當歸配伍使用。

4、瘡癰腫痛,牙痛。

治療瘡癰腫痛,常與大黃、白芷、天花粉為末外用。

治療牙痛,可與細辛、白芷研末外擦。

高良薑

還有一種姜,高良薑,一般在調味品中使用較多。也是一味中藥。

高良薑與生薑同為姜科植物,因其形似姜,而命名為高良薑。

高良薑特徵是塊莖分枝少,色澤紅棕,氣香濃,味辣。

藥性:辛、熱。歸脾、胃經。

功效:溫中止嘔,散寒止痛。

應用:

1、胃寒冷痛,

2、胃寒嘔吐

3、諸寒瘧疾

4、牙痛、腮頰腫痛。

高良薑的成熟果實即是紅豆蔻

紅豆蔻是具有藥效的中藥。

藥性: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應用:

用於寒溼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洩瀉,不欲飲食。

還可研末,用於風寒牙痛。

總結

以上對姜及與其相關製品的藥性及功效進行了簡介。

值得一提的是,陰虛有內熱者忌用姜及其相關製品。

#入伏# #超能健康團# #健康科普挑戰賽#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骨質疏鬆症的危害及自我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