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至熱時節,易出現寒厥與熱厥
厥:氣逆,上而不下
當下時值農曆六月,小暑、大暑節氣之中,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此時自然的陽氣在上,陰氣在下。每到這段時間,有些人就會出現頭重腳輕、上實下虛的狀況,或腿腳發涼、或手腳心熱、這些情況,在《內經》裡都叫做厥。《內經·厥論》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厥就是氣逆的意思,「下」就是腳,陰陽之氣的根,氣由根部始衰,上而不下,就是厥逆。根部的陽氣不足,叫寒厥,根部的陰氣不足,叫熱厥。
熱厥:腳心發熱
《厥論》曰:「陽氣起於足五趾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氣盛則足下熱也。」即熱厥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腳心發熱。
寒厥:腳趾上至膝蓋發涼或上熱下寒
「陰氣起於足五趾之裡,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盛則從五趾至膝上寒。」即寒厥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由腳趾上至膝蓋發涼。
這裡的寒厥又可大致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寒,二是虛的太過。實為陽,虛為陰,虛的過重就屬於陰,即便本來是陰虛,但如果下虛嚴重,就會出現火不歸元的情形,區域性也會呈現出寒涼的陰象,形成上熱下寒的狀況,這也屬於寒厥。
庚子年,上熱下涼
用這些方法應對寒厥和熱厥
從庚子年運氣的太虛元象來看,少陰君火在上,陽明燥金在下,少陰主熱,陽明主涼,上熱而下涼,是容易出現寒厥的。但是陽明也有燥熱的一面,所以有些陰虛體質的人,也會有熱厥的表現。
怎麼來調節這種現象呢?首先要分辨身體三陰三陽六經的虛實寒熱,除了腿腳冰涼和手足心熱等共同的症狀,六經脈的寒厥和熱厥又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現。下面我們根據內經《厥論》中的描述,分別來辨別六經脈厥逆的症狀以及簡易的解決辦法:
巨陽之厥:頭重腳輕、身後疼痛
巨陽即太陽。太陽脈佈於後,太陽經厥逆的主要表現是頭重腳輕,走路腳下不穩,有跌僕感,項背,腦後等區域發緊,腰脊、足跟等處疼痛或者痠痛,不適主要集中在身後。
太陽主寒水,太陽經上常寒,所以很適合來艾灸。一般可以選取委中、崑崙、申脈、京骨、束骨、足通骨、至陰,從上向下,小火力緩緩艾灸,補法不宜速,要讓火力緩緩深入,這樣才可以起到溫裡、回陽的作用。
委中
若體寒較重的人,如後背發冷,頸椎疼痛,太陽經上的背俞穴也可以來選取。若腰痛嚴重,可以加上督脈的命門,腰陽關等穴位來灸。
少陰之厥:口燥舌幹、胃氣上逆
少陰主君火,少陰經上常熱,若出現熱厥,通常會有口燥舌幹、心中煩熱、小腿肚脹等表現,可用生地黃5~10克代茶飲。
若常感到胃中有氣上逆頂至心窩處,或口舌生瘡,可用生地黃加金銀花來代茶飲,各5克左右即可。
如果少陰下虛的過重,也會有寒厥的表現,如腹滿、腹冷、嘔吐、五更洩等,或者感到有腳底鑽風的現象。可以從足少陰的陰谷,由上向下,順著築賓、交信、復溜、照海、水泉、太溪、然谷等穴,灸至湧泉,仍然要小火力緩緩的灸。
水泉
若下虛與上實都比較明顯,如又有口燥舌乾的表現,又有腹冷、腳下漏風等表現,則宜艾灸和代茶飲同時進行,若下寒重於上熱,生地黃與金銀花的用量不宜過大,各2到3克即可,若上熱重於下寒,可只從復溜灸起,向下灸至湧泉,並且艾灸的時間宜短,待火力微微滲入穴位即可。
湧泉
陽明厥逆:腹脹便祕、喘咳身熱
陽明在運氣中雖然有涼化的一面,但其在經絡中卻是血氣最盛的一經,也是最惡熱的一經,《內經·陽明脈解》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所以陽明上常出現熱厥,陽明脈佈於前,熱厥會有喘咳身熱、腹脹便祕、牙齦腫痛、前額蒙重、鼻幹鼻衄等表現,嚴重的會出現吐血、驚狂、譫言等症。如果症狀不嚴重,日常可以用玉竹10~15克來代茶飲。
若陽明下虛嚴重,也會有寒厥表現,如胃涼隱痛或清涕不止等。這時也可以進行艾灸,由足陽明經的足三裡向下,沿著上、下巨虛、解溪、陷谷、內庭、小火力緩緩灸至厲兌。
足三裡
同樣,若上熱下寒,則艾灸和代茶飲同時進行。
太陰之厥:腹滿腹脹、腹冷腹瀉、宮寒
太陰主溼土,是容易出現寒厥的經脈,其脈貫胃屬脾絡嗌,所以太陰寒厥的症狀主要表現在腹中,如腹滿腹脹、腹冷腹瀉、噯氣嘔吐,有些人還會有咽中痰多的表現。可由足太陰脈的陰陵泉,沿著地機、三陰交、商丘、公孫、太白、大都、隱白,由上向下小火力緩緩艾灸。如果寒溼過重,可由箕門,循經向下,小火力緩緩艾灸至隱白。
三陰交
另外《厥論》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太陰與陽明的寒厥也會造成宗筋的虛冷,出現陽痿、宮寒等表現。可在灸足太陰陽明的同時,再加上任脈,取神闕、氣海、關元、會陰,由上至下,小火力緩灸。
神闕
氣海
關元
少陽之厥:耳鳴、咽乾、小腿發涼
少陽主相火,多出現熱厥,如耳鳴、口苦、咽乾、兩頰腫熱、兩脅脹痛、偏頭疼等。可用蒲公英5克、夏枯草3克來代茶飲。
少陽也會有虛證,《藏氣法時論》曰:「虛則目盳盳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即耳聾目冥等氣逆太過的表現,往往是因火不歸元,上實下虛所致,有時會伴有小腿脛骨、腓骨發涼的症狀,另外少陽主膽,所以一些人也會有膽怯的表現。
少陽的下虛往往伴隨著上實,可以在代茶飲的同時,由足少陽經的陽陵泉,沿著陰交、外丘、陽輔、懸鐘、足臨泣、俠溪,小火力緩緩艾灸至足竅陰。
外丘
陽輔
厥陰之厥:膝蓋冷痛、小腹脹冷
厥陰主風木,溫熱多於寒涼,若厥陰熱厥,會出現少腹脹、小便黃、陰囊瘙癢、反酸燒心、眼睛紅腫、目冥眩暈等症,相對來說,厥陰於三陰之中主合,主裡,出現熱厥是最容易造成手足心熱的。可用通草1克、白芍藥3克代茶飲,也可以用蒲公英來代茶飲。
厥陰也是很容易虛損的一脈,厥陰過虛,也會有寒厥表現,症狀多出現在小腹、少腹、前陰、膝蓋等處。如膝蓋冷痛、小腹脹冷等,嚴重的會出現陰囊溼冷。可選取足厥陰脈的曲泉、膝關、中都、中封、太沖、行間、大敦,由上至下小火力緩緩艾灸。
曲泉
太沖
如果下虛上實,或者足經寒厥而手經熱厥,比如目赤腫痛而小腹脹冷,手心發熱但膝蓋發涼,均可在代茶飲的同時來進行艾灸。
以上是六經脈各自厥逆的常見症狀,在實際情況中,很多人厥逆的表現不僅僅限於一條經脈,往往是多經併發,寒厥症狀比較多的,可以多條經絡一起來灸,熱厥症狀比較多的,各種代茶飲可以搭配使用。
當寒厥與熱厥一起出現時
宜代茶飲與艾灸同時進行
某一經出現寒厥,另一經出現熱厥,或者足經寒厥,而手經熱厥的現象,也是比較常見的。
如腰膝酸冷、腳下漏風,而又身熱腹脹、脣乾鼻幹,就有可能是少陰寒厥而陽明熱厥,當灸足少陰,並用玉竹來代茶飲。
如果胃中寒涼、清涕不止,又常反酸燒心、眼睛脹紅,就可能是陽明寒厥而厥陰熱厥,當灸足陽明,同時用蒲公英來代茶飲,等等。
總之,大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症狀,結合前面六經脈寒厥和熱厥的講述,靈活組合艾灸的穴位和代茶飲。
針對寒厥,在艾灸時主要選取的多是腿部以下的穴位,所以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買一個坐灸墊自己來灸,便於掌控火力和時間,穴位若沒有把握取準確,也可以循著經脈的大致路線去灸,但一定要由上至下,小火力緩灸。
若厥逆的症狀比較嚴重,或者六經脈寒熱虛實的狀況過於複雜,自己難以判斷,應當儘量選擇去就醫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