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2020年三伏天

從7月16日開始,8月24日結束,歷時40天

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04日

中伏:2020年8月05日-2020年8月14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近些年來,“三伏貼”越來越火,受到百姓的認可,全國各地中醫院或者西醫院都在興起“三伏貼”。想起剛開始,還有很多人不理解或者抨擊中醫,甚至說醫院黑老百姓的錢方式。這裡給大家解釋清楚:“未病先防”的預防醫療原則,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特色之一,此觀念例項應用之一,就是“冬病夏治”。“三伏貼”就是“冬病夏治”方法中的一種方法,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間就是盛夏的“三伏”,這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或方法來激發人體的陽氣、增強抗病禦寒能力、祛除體內沉寒痼冷之宿疾,以達到強身治病之目的。冬病夏治法源於《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中提出的 “春夏養陽”治療法則,即冬天好發病,其治在夏季,這是中醫重要的擇時施治法則之一,屬於“緩則治其本” 的治療原則。根據中醫陰陽四時消長變化之觀點,人體陽氣春夏多生髮而旺盛,秋冬多收斂而衰弱。這是人與自然相應的結果,是受自然界春夏陽熱影響而產生的。即使人體處於病理狀態之下,亦時時受到自然界變化的影響,以及人體活動處於長期與自然相應而形成的陽氣變化年節律的調控中。故陽虛者,儘管四季均為不足,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與促動,和人體陽氣在夏季處於年節律變化的峰值,虛陽有欲動而趨於好轉之態勢,體內凝寒之氣也因此有易除易解之可能,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佳效。反之,在自然界陽氣失旺,人體亦處於陽氣年節律變化的谷值、虛陽失卻變化之動力的冬季,即使補之,療效亦難盡如人意。體內凝寒之氣在自然界冬季嚴寒之氣隆盛及體內虛陽不足的狀態下卻之亦難。由此可見,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 一方面藉助自然界夏季陽旺陽升、人體陽氣有隨之慾升欲旺之趨勢,體內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對陽虛者用補虛助陽藥,或內寒凝重者用溫裡祛寒藥,以求更好地發揮扶陽祛寒的治療功能。一方面為秋冬儲備陽氣,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古代醫家雖未正式提出冬病夏治法名稱,臨床中卻已經實施應用。清代醫家張璐所著《張氏醫通》中即已提到夏季採用敷貼法治療哮喘病,所謂: “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日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張先生採用冬病夏治法,臨床主要用於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等,如採用夏季服用桂附八味丸、補骨脂、紫河車等方藥的內治法。同時,根據張璐的方法,參考《醫學入門》 “凡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金匱要略》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等經驗,以及人體夏季腠理疏鬆、氣血暢通的特點,先生也常使用辛溫藥製成各種敷貼膏,在夏季貼於人體定喘相關穴位,以防治痰飲、咳喘。也用冬病夏治法治療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結腸炎、老年畏寒症等。如風寒溼痺、寒腿之類夏季打“伏針”; 冬季手足皸裂者夏天浸藥等; 脾胃虛寒患者則在夏季進行溫中補陽的培本治療; 老年畏寒症於夏日服用金匱腎氣丸等,均能使病情緩解,疾病向愈。古代醫者積累的成果,有籍有案有理可循可查,豈會無中生有。在“三伏貼”熱的背後,希望中醫“三伏貼”能真正的發揮它的作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骨科醫生:身體出現3種異常,是骨質疏鬆的前兆,中老年人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