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溼”,其實我們每個人體內或多或少都是有溼氣的,只是看你溼氣的嚴重情況而已。在當今社會,溼氣一直是大家所關心且在意的事情。而大家也開始慢慢的變得非常的“養生”凡是稍微涉及祛溼的書籍,大家都會多看兩眼。
同時要告訴大家一件事,那就是溼氣重的人睡眠也會稍微會受到一些影響的。其實人體內有點溼氣是正常的現象 ,但是如果你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候的時候,你就該提高警惕了,多半是體內溼氣過重的。因為人體一般睡眠時間在 8 ~ 10 個小時的。
除此之外,溼氣還分為寒溼、風溼、溼熱這三類。根據不同的部位,它的症狀表現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先來說說寒溼吧!當寒溼在上焦的時候,我們會人體就會出現怕冷,面板毛孔閉塞,鼻塞等症狀。除此之外,還會出現腰痠背痛的症狀。而如果寒溼是在中腳,那便會有脾胃不適的反應,例如沒胃口、不想吃東西、易困等症狀。如果在下焦,就會出現腰痠背痛,小便清長,腰如帶五千錢,很累的感覺。
風溼當風溼在上焦,就會出現自汗,汗大,有時還有熱象,出黃汗,肢節痛;如果在中焦,就會出現胃痛腹瀉,稍微吃點東西就腹瀉,即所謂的胃風病;如果在下焦,就會傷及骨頭,出現關節疼痛,就是現在所謂的風溼病。
溼熱當溼熱在上焦則面板出現問題,瘙癢,眼睛紅腫;如果是在中焦,就會出現胃脹,吃點就飽,睡眠淺,就是現在所謂的淺表性胃炎;如果在下焦,就會出現淋病,小便總是淋瀝不盡,便意常有,但是拉不乾淨。
那出現上述症狀該如何調理呢?食療祛溼食療是很便捷的祛溼法——薏仁、赤小豆有消水腫、益脾胃之效;玉米、白扁豆健脾除溼;土茯苓除溼解毒、通利關節。體內溼氣嚴重的時候,不妨適當多食用這些食材。
日常做菜時,還不妨多加一些蔥、姜、蒜、茴香、香菜提味。這些食材性辛溫、芳香化溼,有助於加強脾胃運。
常運動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室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適當多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遠離潮溼環境
我們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日常生活中應當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吹乾頭髮擦乾身體。
祛溼的小妙招你學會了嗎?如果你出現以上症狀,就要提高警惕啦,小心溼邪上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