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桑拿天”提示:做4件事之後要當​心,容易中暑,容易被忽略

在很多養生欄目中都提到了“桑拿天”這個詞,然而了解“桑拿天”的人並不多,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下,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桑拿天”,取“桑拿”一詞語的意思,形容​如同蒸桑拿一樣的氣候條件。說到這相信有蒸過桑拿的人體會就比較深刻了。但是對於沒有蒸過桑拿的人怎麼理解呢?簡單來說就是非常悶熱的天氣。

與“三伏天”不同,因​為“三伏天”有具體的起止時間,雖然每年對應的陽曆時間不同,但是可以通過24節氣與干支紀日法推匯出來(每年夏至過後的第3個庚日為初伏,立秋後的第二個庚日結束)。而“桑拿天”只是人們用於形容氣候條件的一種說法,一般來說氣溫達到32度以上,空氣溼度達到80%度,人體就會感覺非常悶熱,就說是“桑拿天”。

“三伏天”通常氣溫都能到達到35度以上,一些地方高達38—40度,而且多雨,符合高溫、高溼度與高氣壓等氣候條件,因此“三伏天”幾乎都屬於“桑拿天”。但是出了“三伏天”,依然可能出現“桑拿天”。

“桑拿天”,要防止中暑

在暑熱季節、高溫和高溼環境下,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叫做中暑,根據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為輕度中暑,中度中暑,以及重度中暑現象。

當人體出現輕度中暑的時候,及​時​調整,比如通風、陰涼處休息,適當喝水等等,可以慢緩解,避免進一步嚴重。

而在“桑拿天”裡,符合高溫、高溼的自然氣候條件,人體最容易出現功能性失調。所以是最容易誘發中暑,在生活中要尤為注意。

做4件事之後,人體容易出現中暑現象,要儘量避免

喝酒之後

喝酒之後,人體血液中酒精濃度升高,需要消耗更多的水分來稀釋酒精,加速酒精代謝排出體外,從而減少酒精對人體傷害。所以喝酒之後,人體更容易出現中暑的情況。

在入伏之後,應對“桑拿天”,應儘量少喝酒,尤其是高度白酒。比如早晨與中午,在飲食過後還需要去戶外從事體力勞動,增加中暑的風險,所以要儘量避免。即使在晚上,雖然在進餐過後不再有勞作任務,也要儘量少喝為好。

從溫度較低的空調房走出來之後

比如坐公車,當我們從氣溫較高的戶外上公車之後,就容易暈車,其實這也是一種中暑表現。因為人體突然從高溫向低溫環境轉換,人體需要迅速做出調整,加上公車比較顛簸,空氣又比較汙濁,所以就容易暈車。

當我們長時間呆在空調房內,然而突然去戶外勞作的時候,人體也要迅速作出調整,如同人體調節功能更不是氣溫的變化,就容易發生中暑現象。所以在中午12點——下午3點之間,儘量不要外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小孩以及體弱多病者。要避開高溫時段外出,以免發生中暑現象。

運動過度之後

運動時,人體體溫升高,就需要大量出汗來幫助調節體溫。身體缺水,就最容易發生中暑現象。所以,對於一些體力勞動者或者從事體育鍛煉者。要注意準備好飲水,防止身體脫水。

雖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可以鍛鍊肌肉,鍛鍊人體意志力,以及吃苦耐勞的品格,排解人體的畏難情緒。然而,如果運動過度,導致人體虛脫或中暑,對人體健康也是沒有益處的,所以要合理安排運動。

疲勞過後

工作過於疲勞,睡眠不好導致人體過於疲勞,房事過勞等,這個時候要儘量避免外出,尤其是高溫時段。因為人體調節功能下降,也是非常容易誘發中暑現象。

所以這個時候,最好的方式是居家休息,等身體恢復到正常狀態之後,在開始從事其他工作。

事實上,在“三伏天”,由於白天時間比較長,而晚上的時間比較短,加上天氣比較炎熱,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情況,白天容易感覺到疲憊,身體調節功能較弱,所以中午需要進行少時的午休,一來可以彌補晚上睡眠不足的缺陷,同時又可以避免在高溫時間點外出,減少中暑的風險。休息好了,那麼下午繼續工作也更有精神。

總而言之,應對“桑拿天”,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不要過度疲勞,合理飲水,合理搭配飲食、運動與睡眠,提高人體調節功能,防止中暑的發生。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比喝酒還“傷肝”的壞習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