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們說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往往身體也虛弱。明代醫家張景嶽說過:“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明代醫學家王文祿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見,脾胃強盛是身體和諧健康的基礎。

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中醫學稱脾胃為“水穀之海”,益氣化生營血是脾胃的基本功能。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如營衛(營養物質)、氣血、津液、精髓等,又都化生於脾胃。

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是氣機上下調達的通路,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元氣是人身健康之本,脾胃則是元氣之本。元代著名醫學家李東垣說過:“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他在《脾胃論》中指出,“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內傷脾胃,百病叢生”。

可見,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因此歷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養護。現代醫學家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脾胃的調養小技巧呢?下面這些細節要注意

1、 飲食有度,適度節食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腸胃系統問題,多有消化不良、腹部脹滿等症狀,消化功能減弱,所以每餐不宜吃得太飽,宜少食多餐,以減輕腸胃負擔。特別是腹中感到飢餓和十分飢渴時,更不可一次吃得過多和飲水過量,以免導致腸胃功能更加紊亂,加重疾病症狀。

2、忌寒涼

脾胃喜溫而厭寒,特別是老年人和脾胃功能虛弱者,進食更宜溫暖。即使是夏天吃涼拌菜也宜溫食,不宜過吃生冷,以免損傷脾胃之陽,引發與加重腹痛、腹瀉等症狀。生薑性溫暖脾,炒菜或吃涼拌菜,適當加些生薑,既能調味,又能溫暖脾胃。

3、儘量清淡飲食

脾胃疾病患者的飲食,酸苦甘辛鹹五味均不宜太過,否則最易傷及脾胃、傷及五臟。特別是飲食太鹹,最易導致飲水過多、增加腸胃負擔、誘發與加重腸胃與高血壓等疾病的症狀。

飲食過於油膩、辛辣刺激,或過食甜食、或過多食用煎炸燻烤之物,不但易損傷腸胃黏膜,還易化火,誘發與加重腸胃疾病。總之,脾胃疾病患者宜進食營養豐富、對腸胃少刺激的各種食物。

4、儘量細嚼慢嚥,切勿囫圇吞棗

脾胃患病不可進食太快,宜細嚼慢嚥。食物宜細嫩柔軟、容易消化,粗糙、堅硬、黏滯、粗纖維過多等難於消化的食品,對脾胃疾病患者最為有害。

腸胃患病,常吃些容易消化的粥食,或適當常喝些營養豐富的湯,或吃蛋羹、湯麵、餛飩、牛奶等都比較有益。腸胃患病宜少用煎炒烹炸的烹調方法,宜多用蒸煮煨燉的烹調方法。

5、多按摩腹部

脾胃出問題會導致腸胃蠕動減慢、消化力弱,食物容易留滯不化。若每日晨起,或在午餐、晚餐進食前,對腹部進行按摩,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摩揉腹部各5分鐘,並按揉兩腿足三裡穴各2 分鐘,同時配合吸氣收腹動作對脾胃很好。

我們的五臟對應的五情,估計大家也聽說過久思傷脾,所以除了飲食上要多注意,在情緒和生活方式好也要多注意,生活中要做到以下這兩點。

1、切記情緒劇烈變化

情緒激動,是使多種疾病引發與加重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鬱怒傷肝,肝氣橫逆克土(脾胃)”“憂愁思慮傷脾”,更易使氣機逆亂、損傷脾胃,影響消化吸收,使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症狀加重。所以,患脾胃病一定要注意陶冶情志,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特別應“戒怒”“慎思”,使氣機調暢。

2、勞逸結合、切勿積勞成疾

忌過勞中醫認為“勞倦傷脾”。疲勞過度,或睡眠休息不足,特別是逞強熬夜,最易耗傷氣血、損傷脾胃,引發或使少氣倦怠、精神疲憊、食慾不振、面黃肌瘦等症狀加重。所以,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適度勞作運動,保持動靜平衡,避免過度和劇烈的體力勞動和運動鍛鍊。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膽固醇是血管硬化的元凶?醫生闢謠:這4點認清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