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會不會導致心臟病?少喝點對心臟有利?一直以來也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今天就來仔細聊聊。
1. 喝點小酒?十幾年前我就聽愛喝酒的宣稱喝酒可以疏通經絡,讓人更舒服還能預防心臟病。
如果少量飲酒,確實血管會舒張、血壓會下降,除了短期的影響,也有很多的流行病學分析真的發現,小酌兩杯的人心臟病相對更少一些。
總體來說呈現一個J型曲線。
不過之所以它有爭議,因為也有進一步的分析發現了不一致的結論,有學者解釋酒精的保護性效果是由於不同的收入水平導致的結果,上個月還有一項新研究調查了美國成年人中低度飲酒與中度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結果發現稍微喝點酒的人群整體認知得分更高,呈現明顯的U型曲線…… [2]
畢竟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還是不要指望喝酒對心臟好了。
而且很容易你就喝得太多了。
怎麼算適量飲酒?
按照各國膳食指南的意見,大體上可以按照男性每週少於15杯,女性每週少於8杯算作輕度至中度的飲酒。
中國過去20多年的膳食指南版本中,一直也是將女性一天不超過15克酒精,男性不超過25克酒精作為一個限量標準。
2. 標準是怎麼來的?明明科學資料都是公開的開放的,然而各國的膳食指南給出的飲酒量卻會有差別,這是為什麼?
膳食指南更多時候是一個決策,要考慮很多的因素,不僅僅是科學角度,還要考慮經濟水平、物資供應條件、文化習慣等等,即便從科學角度,在制定酒精推薦量時也有三種不同的劃定方法。
儘量安全第一種就是把推薦攝入量設在理論上的最低風險暴露水平——只要是有點風險,這種東西就不應該攝入。
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酒精與超過200種疾病和傷害有關,最顯著的是酒精依賴、肝硬化和癌症,20到39歲的年齡組中,約1/4的死亡人數可歸咎於酒精。
酒精它是1類致癌物,而一個東西如果確定對人類致癌,很難說某一個值是絕對安全的,應當儘量避免。
於是很多人將其作為理由認為應當滴酒不沾。
吃了沒事還有一種方案是找到一個曲線上的切點,從這一點開始,資料上來看該變數開始帶來了傷害,低於這個值不會增加風險(甚至有積極影響),那麼就以這個值作為限量。
可以接受第三種方案就是將推薦量設在一個風險相對低,還可以接受的劑量上。像是澳洲還有英國就選擇了最後這一種方案,那麼他們的給出的推薦量就會相對高一些。
3. 我能喝多少?不同人對於風險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樣的,你大體上了解一下它的危害,自己做出選擇、承擔後果即可。這裡可以參考一下最新的資料。
6月15日發表於《酒精與藥物研究雜誌》的一項研究分析了加拿大地區飲酒的資料,統計了飲酒量與酒精引起的死亡以及住院時間的資料。
儘量安全結論認為,只有當飲酒量每天控制在10克以內,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為酒精而引起的各種疾病風險。也就是說按照前面【儘量安全】來看,這個值應該是10克。
吃了沒事如果考慮的是喝酒之後各種風險不至於明顯增高,他們統計後的結論是:男性每天不超過12克,女性不超過17克,你為了好記一點,可以按照男女平均15克「吃了沒事」來記。
男的更應該少喝這裡解釋一下,中美的膳食指南中給男性的酒精限量都會比女性的多,主要是考慮到體重以及肝臟對酒精代謝的能力。
然而這項研究考慮了飲酒會導致的各種死亡與住院情況。比如癌症、消化系統相關以及與傷害有關的住院情況,還包括一些精神類疾病等等。
4. 相當於多少酒?我喝的量有沒有超標呢?可以簡單換算一下。
在研究中一般給出的資料是以純酒精來作為計量,日常生活中知道酒的體積以及酒精度數,同時考慮到酒精的密度大概是0.8克每毫升就能換算了。
(A毫升的一瓶酒,酒精度數是 B VOL/Alc。裡面的酒精量就是 A除以100乘以B再乘以0.8)
舉例:500毫升的 5度 啤酒,裡面是500/100*5*0.8= 20 克酒精。
15克的酒精,大約相當於:啤酒450毫升
葡萄酒150毫升
38度的白酒50毫升
高度的白酒、洋酒30毫升。
你喝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