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我們東北老家,酒文化很流行,“無酒不成席”是大家的共識,哪怕兩個人一起吃飯也要喝點才行,喝酒是非常普遍的。

在一些村子裡,都有那麼幾個喝酒很出名的”酒鬼“,飯可以不吃,酒不喝可不行。

喝酒後手抖的現象,在常喝酒的人群裡是很常見的。當地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手抖是喝涼酒造成的,東北冬天天氣很冷,在過去喝白酒都要用熱水燙過才可以喝的。

有一句諺語:“喝涼酒、睡涼炕、花髒錢,早晚是病”,說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其實,喝酒手抖並不一定是喝涼酒造成的。

喝酒手抖,是長期喝酒引起的酒精麻痺現象

喝酒其中一個主要的危害,就是酒精對神經的麻痺作用。

喝酒後會出現很多跟平時不一樣的表現,正所謂“酒壯慫人膽”,喝酒後由於酒精的刺激作用,往往話多、激動、人變得比較亢奮等,醉酒的人會手腳不受控制,容易衝動,意識模糊,甚至出現喝“斷片兒”的現象。

這些現象,都是由於酒精作用於人體神經系統,對神經的刺激作用產生的。

喝酒後,酒精會使人興奮、激動,表現出各種平時做不出來的的一些舉動,就像人們常說的“醉話”、“撒酒瘋”等現象。醉酒後有些人表現出來的各種醉態,做出的不同平常的舉動,鬧出很多笑話。

在老家的時候,自己也喝多過,也體驗過醉酒後的感受。

就感覺不由自主的想說話、願意說話,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只是手腳和嘴都不能完全受自己控制;也有過“喝斷片”的時候,當時發生的一切都想不起來了。

長期喝酒,尤其經常喝多的人,酒會出現如手抖、行動遲緩,甚至行為略顯痴呆狀,走路就像不紮根一樣,給人感覺跌跌撞撞的,都是酒精長期刺激,麻醉神經產生的後遺症。

喝酒會引起人體鈣、鉀、鎂等微量元素的流失,出現手抖現象

喝酒的人,容易口渴,所以喝水多,排尿也多。過多的飲水,會引起水溶性營養素的流失,尤其是鈣、鎂、鉀的流失。

微量元素鉀和鎂,在人體內不同程度的作用於神經和肌肉組織,如果缺乏的話,會引起到神經和肌肉的緊張甚至顫抖,出現類似手顫現象。

中國居民由於沒有喝奶的習慣,飲食中原本鈣的攝入量就不足,成年人每天身體需要的鈣是800-1000毫克,而全國平均每人每天鈣的攝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缺鈣是普遍現象。

鈣對於神經和肌肉具有鎮靜作用,缺鈣的人常出現肌肉和神經的緊張,出現抽筋現象。經常喝酒的人,鈣的流失和缺乏比正常人要多,可能引起手抖的現象出現。

鈣、鎂、鉀的長期缺乏,由於血管脆性增加,韌性降低,容易引起血壓升高,這在喝酒的人群中也很普遍,成為他們中年後患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原因。

限制飲酒量,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經常喝酒尤其經常喝多的人,都有可能出現手抖的現象。

我們都知道喝酒傷身,這只是喝酒引起的我們能看到的傷害之一。

除此之外,酒精是一種高能量物質,它的產能係數是7,遠遠高於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產能係數;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產能係數是4,跟脂肪的產能係數接近,脂肪的產能係數是9。

經常喝酒容易出現能量超標、容易肥胖、容易得脂肪肝,所以喝酒一定要適量,儘可能少喝或者不喝。

——END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陳皮食譜:大暑三伏天,防暑多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