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調理腸癌有著成熟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通過辨證論治,早期、中期、晚期或化療手術後的腸癌都可以用中醫治療。

一般通過中醫治療後,患者可以長期帶瘤生存,預後較好。

中醫解釋人為什麼會患腸癌?

1、溼熱蘊結

溼熱之邪氣比較重著,人體受邪氣侵擾後,容易往下走,走到大腸就會凝聚停留,大腸本該清爽滑利,有利於糞便的排出。

但是如果腸道溼熱,糞便就容易臭穢,就像夏天的垃圾桶一樣,容易發黴發臭,另外,腸道日久處於溼熱的環境中,就會腐蝕大腸,導致便血、腹部陣痛、裡急後重、肛門灼熱等,被腐蝕的大腸周圍被變性的新生物代替,發為腸癌。

2、氣滯血瘀

溼熱蘊結腸道日久就會形成氣滯血瘀型,此證型基本上到了腸癌中期,會減弱胃腸功能。

腸道蠕動減慢,就會導致腸道氣滯,越是氣滯腸道越是蠕動緩慢,它們是相互作用的,時間越久,氣滯就會越嚴重,進而引起血瘀。

中醫講:“不通則痛”,血瘀滯在腸道就會引起腹部刺痛,瘀血結塊形成腹部腫塊,也就是腸癌,並且腹部腫塊堅硬不移動,便血顏色多紫暗,有血塊。

3、肝腎陰虛

肝腎陽虛也是引起腸癌的原因,中醫講:“陰虛生內熱”,故肝腎陰虛導致腸道內熱,多表現大便祕結,不易排出。

陰虛也就是津液少,不能濡養腸道,是導致腸癌的重要原因,另外,還有可能表現的症狀為手心、腳心經常出汗、口渴咽乾、腰腿痠軟等。

4、氣血兩虛

腸癌到晚期會有氣血不足的表現,氣血不足,不能推動腸道正常蠕動,也不能濡養腸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久而久之,腸道抵抗力就差,遇到外來風冷、溼熱等邪氣侵犯,就會損傷腸道,導致腸癌的發生,這個證型的患者多表現為面色蒼白、氣短乏力、脫肛下墜。

中醫如何治療腸癌患者不復發?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認為癌症屬於邪氣、陰氣,當身體正氣不足的時候,容易被邪氣佔了上風,導致癌症。

身體陰陽、正邪不平衡,導致癌症逐漸的進展,最後死亡,中醫治療癌症主要在於扶正祛邪,使身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控制癌症的進一步發展。

1、早期的腸癌,一般屬於溼熱蘊結型,中醫採取清熱利溼、扶正祛邪法。

用槐角、地榆、白頭翁、馬齒莧、側柏葉、黃芩、黃柏等能夠清熱祛溼解毒的藥物,配合少量扶正補氣的藥物。

此時,體內正氣還是比較充足的,所以用驅邪的藥物多一些,扶正的藥物少一些,主要將體內邪氣祛除,疾病則能得到很好的治療。

2、對於中晚期的腸癌,一般屬於氣滯血瘀型,中醫採取行氣活血、化瘀解毒法,適當運用活血祛瘀,驅邪和固養正氣同用。

常用藥物有桃仁、紅花、延胡索、丹皮、當歸、赤芍、川芎、香附、烏藥、黃芪、紅景天、白朮等,此時,體內邪氣正盛,正氣偏衰,所以驅邪與扶正的藥物相當,驅除了體內的邪氣,增強陽剛的正氣,就會壓制癌症的進一步發展。

3、對於晚期的癌症,經過長期的癌症折磨,已經損耗了大量的氣血和正氣,一般情況下氣血虛弱,正氣已經很少了,這個時候,需要補正氣為主。

採用熟地黃、當歸、川芎、芍藥、人蔘、茯苓、白朮、炙甘草,儘量補充正氣,充養氣血。

建議大家找專業的醫生診斷過症型後,判斷用藥,不要自己隨意食用,以防藥不對症,癌症可防可控,腸癌患者經過中醫治療後,可以實現帶瘤生存,提高生活品質,延長壽命。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頸椎病日常需要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