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多年以來,我們一直被教導著要用“三低”去預防“三高”。三低,即低脂、低鹽和低糖。可惜的是,在這三個指導中,只有低糖是靠譜的。不久前,美國膳食指南撤去了對膽固醇的限制,時代週刊也對飽和脂肪與膽固醇進行了平反。

但,鹽這個對我們健康至關重要的成分,也一直含冤負屈。

“高鹽 = 高血壓”,“低鹽 = 健康”,這似乎成了一貫的教條。另外,大多數的科普文章都告訴我們,鹽吃多了會引發心臟病,所以為了減脂和健康,很多明星也經常說只吃水煮菜,低鹽真的靠譜嗎?答案是,荒唐!

我們的膳食寶塔提出,每日攝入的鹽不超過6g(從鹽中攝入的鈉不超過2300mg)。各大健康組織也都建議人們在平時飲食中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但是,嚴格控制攝入量,並不等於不讓你吃鹽啊!6克鹽有多少呢?相當於用一個去掉膠墊的啤酒瓶蓋舀鹽,然後用手抹平,一瓶蓋剛好6克。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自己家中的用鹽量,每人每日6g鹽的量,其實並不容易超過,與此同時,這種“不吃鹽”、“少吃鹽”的假科普是如何來的呢?

少吃鹽的這個理論是怎麼來的?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一項研究中,證明了被餵食大量食用鹽之後的小白鼠,得了高血壓。但是按照小白鼠被餵食的食用鹽含量,一般正常人得吃500克鹽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根據統計,中國人均食鹽量在12克-14克,500克的鹽是平時攝入量的50倍了,除了醃鹹菜,誰家做飯要是能用到500克鹽?!

世衛組織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控制在6克以內,因為平時除了吃飯,你可能還會吃點零食之類的,即便它們不是特別鹹,但是也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鹽分的攝入,所以才建議做飯最好在6克鹽以內。

所以,從這個理論開始,人們就開始大肆宣傳食鹽的不好之處,並追捧“不吃鹽”、“少吃鹽”的生活方式,這其實是對上述理論的誤解和誇大,沒有看到食鹽對人體有利的一面。

不吃鹽到底有什麼危害?

你是否還記得人們口中的白毛女?當年楊白勞的女兒喜兒在黃世仁的逼迫下,只能躲到深山,只能以破廟裡的貢品為食,長期不攝入碘,身體就會因為缺碘出現病症,再加上家庭變故的刺激等其他因素,最後變成了人們口中的“白毛女”。這大概是小時候聽過的不吃鹽最大的危害了,雖然這只是文學作品,但是不吃鹽真的危害很大,才不是只有頭髮變白這麼簡單呢。

攝入過量的鹽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但是攝入鹽分不足也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一項科學研究顯示,那些每天限制鈉攝入少於2000毫克的人裡十有八九比每天攝入達10000毫克鈉的人更有可能死於心血管疾病。這就是典型的“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鹽攝入量減少會出現低鈉的症狀。低血鈉症的症狀,較輕時會有頭疼、乏力、噁心、抽筋等,較重時會出現痙攣、昏迷、喪失意識、心臟衰竭甚至死亡。鈉在天然食品中的含量都不高,所以人要通過吃鹽來補充鈉離子,如果不吃鹽或者吃鹽過少,就會影響道神經活動和傳導訊號的的能力,從而失去對肌肉的控制,也就是平常說的“沒有力氣”了。這就是為什麼歷史上,各個朝代都對鹽的控制非常嚴格,因為鹽路就是戰鬥力。

所以,鹽,多吃不行,少吃也不行。是不是感覺已經不知道要怎麼吃鹽了?

精鹽中97.5%是氯化鈉;海鹽和礦鹽約84%是氯化鈉。氯化鈉是我們膳食中的主要鈉來源。在人體中,鈉起著調節血壓和細胞滲透壓的功能。正常人多吃些鹽也不會產生高血壓或心臟病,而你的生命可能會因為缺鹽而透支。只有那些已經存在高血壓的人才需要限制鹽的攝入,注意此類人群是要限制,並不是說和鹽說拜拜哦!

其實,只要你不是特別口重,或者特別愛吃醃製類的食物,一般不需要太擔心。要注意的是,在炎炎夏日或者運動量過大的時候,可以適量增加一些鹽分的攝入。

好了,生活中具體如何吃鹽?鹽又有多少種分類?下一篇文章我將帶領大家進入鹽的世界,其實鹽有幾十種,不同功能,不同口味,有不同的應用場景,健康用鹽,請關注我。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過敏性鼻炎常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