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來潮溼悶熱的“桑拿天”,讓我們充分體驗到了伏天的威力。窗外蟬鳴聲陣陣,也在叫囂著夏天的熱。
“冷在三九,熱在二伏”,作為全年氣溫最高、降水量最大的節日,二伏天在7月26日開始了。
二伏吃麵啦
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這句話雖然經常聽到,但其實為什麼要吃麵這件事,我也是寫這篇文章的前幾分鐘才了解到。
古時二伏正值小麥豐收之後,喜好“嚐鮮兒”的人們,用新小麥做成湯麵吃上兩碗,出一身大汗。
熱湯麵有助於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正好提倡中醫中“以熱制熱”的說法。
現代醫學還表明,小麥富含的維生素B和鉀、鈉等礦物質正好補充夏日人體因出汗流失的營養。
溼氣分陰陽
說到潮氣,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詞——溼氣。
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同事朋友,甚至是去看大夫,大家都會說一句“你溼氣太重了!”。
這我就納了悶了,這溼氣是怎麼突然就廣為人知了呢?
溼氣其實是因為環境溼度大,外感溼邪,或者因為脾胃運化失調,飲食不節,溼氣內生而產生的。
當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溼氣就容易入侵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其實這溼氣,也有陰陽之分,像痰溼從體質的陰陽屬性來講屬於陰證,溼熱從陰陽的屬性來講偏陽。
如何祛除溼氣
正所謂“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就是說用一些溫陽祛寒的藥能夠使痰溼消除,而溼熱更多是使用祛溼清熱的方法。
這兩者在表現上又有共同的特點:嗜睡、乏力、四肢有沉重感。
溼熱
溼熱的人一般肢體沉重,午後會有明顯發熱、潮熱的感覺。眼睛紅赤,面色暗黃,易長痘生瘡,並且紅腫痛癢。
食慾不佳,上腹脹滿,口氣重,易生口腔潰瘍。舌質偏紅,舌苔多黃膩,齒痕不明顯,牙齦易紅腫,刷牙易出血。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急躁易怒,早上起床頭痛身重,心情煩躁。
痰溼
痰溼體質的人大多體型肥胖,易出汗,小腹贅肉多。
面色淡黃、發暗,眼泡浮腫,毛孔大,嚴重甚至面部浮腫。小便量多,渾濁,月經量少;大便次數多,粘膩不成形。
最重要明顯的舌體胖大,舌苔白膩,邊有齒痕印,口中甜膩,痰多。
平常的時候是也是反應遲鈍,不愛說話、嗜睡,時常覺得胸悶、頭暈腦脹。
日常保健
溼氣這東西,大多是日常生活不注意,被趁虛而入了,所以日常保健養生就尤為重要。
痰溼重在祛溼化痰。
艾灸中脘、足三裡、承山、豐隆穴。推背活動經絡、背部拔罐、足浴包泡腳、熱敷肚子。
健脾祛溼,喝祛溼茶;
還要管住嘴,多素少葷,不熬夜、不吃夜宵;
堅持運動,達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止;
還要調節好情緒,吃一些疏肝解鬱的食物,如:藏紅花、酸梅湯、陳皮。
溼熱重在清熱除溼。
健脾祛溼可以多吃綠豆、芹菜、黃瓜、冬瓜、苦瓜等,喝祛溼茶。
配合銀耳、百合、蓮子等清熱降火。
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少喝酒,飲食要清淡。
養成穩重的性格,早睡早起,少熬夜。
有條件的可以經常在背部膀胱經刮痧、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