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今天的標題有沒有很醒目?哈哈,今天和大家討論的就是溼氣。因為啊,前幾天剛到大暑這個節氣,而長夏呢就是從大暑開始,由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四個節氣共同構成。

◎圖片由千庫網授權

說到長夏我們立馬就會想到溼氣和脾。長夏屬於夏末秋初,氣候正值多雨而潮溼,脾氣與長夏之氣相通應,脾的陽氣旺於長夏,脾的生理功能在長夏也最為旺盛,脾又對溼邪有特殊的易感性,長夏其實也是脾胃保健的最佳時機!

而養護脾胃的要點就在於祛溼健脾。因為脾喜燥惡溼呀!

溼氣重,身體會釋放出哪些訊號呢?

沒精神,身體困重,消化不好,食慾下降,腹瀉,水腫等。

因為溼邪為陰邪,陰易阻遏氣機,阻礙身體氣機執行,身體的氣機就會升降失衡,外在表現就是身體困重、沒精神,消化不好、腹部脹滿,食慾也就隨之下降。因為溼邪為陰邪,所以肯定還會損傷陽氣,尤其是脾陽,出現腹瀉、水腫。

四肢沉重,下肢明顯,分泌物和排洩物穢濁不清,大便不成形、黏膩不爽,分泌物粘滯。

溼邪就是溼熱燻蒸,使水汽上騰。就和夏天空氣中那種重著、粘滯、慢吞吞的感覺一樣,所以溼邪就具有重著、粘滯、停滯性。重著性的外在表現就是四肢沉重,而且,重,就有趨下性,可以理解為品質大的物質重力就大,所以溼邪就願意傷害人的下部,腰膝症狀多見;粘滯性呢,就是大便不成形、黏膩不爽,分泌物黏黏膩膩、不清不楚;停滯性的表現就是溼邪起病緩慢,而且纏綿不易痊癒。

表現在舌象上就是舌胖大有齒痕,舌邊呈鋸齒狀,苔滑膩。

那有沒有在去溼氣的同時又能健脾的療法?

當然有啦,艾灸就可以呀!

◎八歲手繪

艾灸在治療寒邪、溼邪這方面是非常有優勢的,並且不需要太多的步驟和時間,刷小視訊的時候就能進行治療,那麼,大家準備好了嗎?

中脘穴

中脘是人體比較重要的穴位,腑會中脘,胃的募穴。中脘在肚臍上面,在胸骨柄最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點。募穴是臟腑氣機集聚在胸腹部的穴位,五臟六腑都有一個募穴。臟腑有病變的時候多數都會在相應的募穴出現疼痛等反應。

中脘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腹瀉、痰多。

灸法:艾條灸5~15分鐘。

足三裡穴

想要通過艾灸來祛溼的話,足三裡是必不可少的,足三裡的位置也不難找,大家將自己的四個手指(2~5指)放在膝蓋外邊圓形凹陷處下面,就是足三裡穴了。足三裡是人體養生保健第一要穴,醫宗金鑑記載其“能除胸脅痛,腹脹胃中寒,腸鳴並洩瀉,眼腫膝脛酸,傷寒羸瘦損……”

足三裡主治:腹脹、腹痛、腹瀉、消化不良、水腫。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

豐隆

豐隆非常好定位,在外踝尖和膕橫紋的中點,距離脛骨前緣2橫指,豐隆是祛痰的第一要穴。

豐隆主治:浮腫、痰多;現代研究發現豐隆還有降血脂的功效。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

陰陵泉

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就是陰陵泉穴位的位置。

陰陵泉可以說是化溼第一穴了,主治水腫、腹瀉;豐隆配陰陵泉具有非常好的化痰除溼作用。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

艾灸時艾條點燃端距離面板2~3釐米,灸到皮膚髮紅,微微汗出就可以啦。

施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艾灸操作演示:

注意事項

環境安全:施灸過程中,室內要注意通風。施灸途中一定要防止燒壞衣服及床單等,艾灸完畢之後必須要確保艾火完全熄滅,防止火災發生。

艾灸前後的飲食注意:忌生冷,忌肥甘厚味,忌過飢過飽。

不宜艾灸的情況:大飽,大餓,大渴,情緒激動,極度疲勞時不宜施灸;婦女經期不宜施灸;孕婦及嬰幼兒不宜施灸。

不宜艾灸的疾病:對於一些熱性疾病不宜艾灸,例如陰虛陽亢(五心煩熱)、邪熱內積的人群。

艾灸後:艾灸後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心情愉快,切勿過度疲勞。若無灸傷可在灸後3~4小時洗澡。

艾灸不慎燙傷,可塗抹萬花油;起皰時,小者可以自行吸收,大者需消毒針刺破,放出液體,外敷消毒紗布,膠布固定。

文章的最後,希望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趕走溼氣,苗條美麗!”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你和長壽君的差別,可能就在於這4個習慣!提醒:趕快自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