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人體致病,總是因為外邪的侵襲或者內傷致病;外邪就包括了“六淫”,六淫就是自然界的“風,寒,暑,燥,溼,熱”有所偏頗造成的,因此我們中醫治病就要去除這些致病的因素;而中醫講究未病先防,那麼我們養生的時候就需要注意外界的自然變化,儘量讓這些不要侵害到我們。
六淫”致偏可以致病。歷史上久旱、久雨、大熱、奇寒年份六淫致偏更是達到了極致,這就是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的原因(外因)所在。
中醫治病還特別強調因地因人制宜。
因為一地環境條件(主要也是氣象條件)經常作用於人體,人體也不斷產生反應和適應。一部分人體質好些注意養生,適應了。另一部分人體內則產生了虛症等潛在的疾病。例如寒冷的北方,人陽虛質和呈寒象者居多;南方因氣候較熱,人體質多陰虛。
02
元代朱丹溪和明代張景嶽均為歷史上的名醫,都是浙江人。但因朱丹溪在義烏行醫,所治都是南方人,發現“江南地土卑弱,溼熱相火為病者最多”,因此提出“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的觀點和治療原則。而張景嶽因一直在北方行醫,根據北方人陽虛體質多,病多寒象的事實,提出了“陽常不足,陰本無餘”的不同論點。近來的調查也證實了北方人多髒寒,體質多陽虛;南方人多熱病,體質多明虛的結論。
此外,由於南北方人體質不同,因此即使患同樣疾病,治療用藥亦應不同。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過,“凡用藥,皆隨土地所宜。江南嶺表,其地暑溼,其人面板薄脆,腠理開琉,用藥輕省;關中河北,大地乾燥,其人面板堅硬,膜理閉塞,用藥重複”。以外感風寒為例,江南一般麻黃一錢就可出汗散熱,所以南方醫書上有“麻黃不過一錢”之說;而到黃河以北麻黃要用到三錢,東北甚至還要更多,始能發汗退寒。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