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在《本經》中原名假蘇,為脣形科植物荊芥的全草或花穗。若只用其花穗,則叫荊芥穗。全國各地均有人工栽培,秋冬採收,陰乾切段。常生用、炒用或炒炭用。
一、荊芥的功效:
荊芥味辛,微溫。歸肺、肝經。功效能解表散風,透疹,消瘡;炒炭用有止血作用。汪昂言其“為風病、血病、瘡家聖藥”。
常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瘡瘍初起,或崩漏,便血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下瘀血,除溼痺。”
《本草綱目》:“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及生瘡陰㿗、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玉楸藥解》:“治鼻口喎斜,肢體痿痺,筋節攣痛,目弦頭旋之證,消瘡痍疥癩,痔瘻瘰癧,除吐衄崩漏,脫肛陰㿗。”
《本草備要》:“入肝經氣分,兼行血分。其性升浮能發汗。散風溼,清頭目,利咽喉。治傷寒頭痛,中風口噤,身強項直,口面喎斜,目中黑花。其氣溫散,能助脾消食,通利血脈。治吐衄腸風,崩中血痢,產風血運。瘰癧瘡腫。清熱散瘀,破結解毒。”
二、荊芥的配伍應用:
1.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等症。荊芥能祛風解表而性較平和,無論外感寒熱,皆可配伍應用。如治風寒感冒,常配伍防風、羌活等,即荊防敗毒散。若治風熱感冒,常配伍連翹、薄荷、桔梗等,即銀翹散。
2.用於風疹瘙癢或麻疹透發不暢。荊芥能祛風止癢,宣散透疹。治療風疹或面板瘙癢,無論口服,還是外用,都常應用。
如治外寒內熱,表裡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乾,小便短赤,大便祕結,瘰癧初起,風疹溼瘡等證,常配伍防風、薄荷、麻黃、石膏等,即防風通聖丸。
若治風疹瘙癢或蕁麻疹,可配伍透骨草、地膚子、蛇床子等,煮水外洗,或做藥浴,有很好療效。
3.用於瘡瘍初起有表證者。荊芥還有消瘡之效。常配伍防風、金銀花、連翹等藥。
汪昂言:“結散熱清,則血涼而毒解。”
4.荊芥炭有止血作用,可引血歸經。常用於治療衄血、崩漏等證。傅青主治療婦人崩漏,諸多名方中,常應用荊芥,值得參考。
荊芥還擅長治療各種腸風下血之證。常配伍防風、枳殼、木賊、槐花等藥。若兼有血瘀之證,可與桃紅四物湯合用,療效更為顯著。
汪昂言:“荊芥功本治風,又兼治血者,以其入風木之髒,即是藏血之地也。”
三、荊芥的用法用量:
荊芥常入煎劑,也可做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幾克即十餘克。不宜久煎。
祛風解表常生用,若用於止血,須炒用或炒炭用。與全草荊芥相比,荊芥穗性偏升發,解表之力更強。
四、荊芥的應用注意:
荊芥辛溫升散,故表虛自汗、陰虛面赤者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