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和脂肪,一直都是被人們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頭號殺手,也是體重超標,能量攝入過量等等的重要原因。但是……
今天又看到一篇有意思的綜述,此綜述來自於美國心臟病學院學報。(之前在《英國醫學雜誌》上也看到過類似的,只是沒有這篇綜述有意思)為什麼說其有意思呢?我覺得這篇綜述和我們以往認知恰恰相反,甚至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讀完又覺得切實可能,總之很有意思。其研究結果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於飽和脂肪的攝入並沒有明顯關係。換句話說,我們並不需要限制飽和脂肪的攝入了。
研究文章中指出:儘管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限制飲食中飽和脂肪酸(SFA)攝入量的建議仍然存在。但是最新的隨機試驗和觀察性研究的薈萃分析未發現減少SFA攝入量對心血管疾病(CVD)和總死亡率沒有有益的作用,而是對中風具有保護作用。
因為SFA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但在大多數個體中,這不是由於小而緻密的LDL顆粒水平的提高,而是由於較大的LDL,與CVD風險的關係不大。比如全脂奶製品,未經加工的肉類,雞蛋和黑巧克力是富含SFA的食物,具有複雜的基質,與CVD風險增加無關。現有證據的總數並不支援進步限制此類食物的攝入。
文章中列舉了一些證據:1、近期一項前瞻佇列研究發現用碳水化合物替代脂肪不會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甚至可能會增加總死亡率並列列舉三個實驗。
2、在高收入國家中的四個有關佇列研究的系統評價表明,飽和脂肪攝入與冠狀動脈疾病或死亡率之間無顯著關聯。
3、世界範圍內的15個前瞻性佇列研究表明超長鏈SFA(20:0、22:0、24:0)的生物標誌物也支援以上結果。
4、在最近一項覆蓋了五大洲18箇中低收入國家的研究中,也發現增加食物所有型別的脂肪(包括飽和、單不飽和、多不飽和)與較低的死亡風險相關,相反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與較高的死亡風險相關,但與CVD無關。
5、對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195,658名參與者進行了10.6年的隨訪,沒有證據表明飽和脂肪的攝入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關。相反,用多不飽和脂肪酸代替飽和脂肪與較高的CVD風險相關。
所以就目前研究結果而言,大多數人群幾乎沒有必要進一步限制總脂肪或飽和脂肪的攝入。相比之下,限制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對於降低某些個體(例如具有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個體)的死亡風險現在可能更為相關。
文章中也分析了之前眾多文獻中描述不建議過多攝入飽和脂肪的原因。1、營養素攝入和臨床事件的大多數隨機試驗規模較小。那些限制飲食中飽和脂肪的飲食建議的基礎的研究大約在40到50年前進行。
2、低密度脂蛋白作為生物學標記物是我們通常認為的,但是在地中海飲食中可以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有趣的是並沒有顯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並且飽和脂肪(SFA)的攝入也會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就現在研究來說,最好需要尋找更加有利的生物學標記來進一步分析此問題。
3、人體中本身就有將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脂肪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二型糖尿病患者身上更為突出。
文章中分析產生目前這種結果的原因1、可能與個人體質不同有關。也就是不同人群之間醫院因素的差異化所導致。換言之就是那些對肥胖具有遺傳易感性的人可能對飲食SFA更敏感。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容易發胖,而有些人咋吃都不胖的原因。
2、食品行業的發展,從天然食品到加工食品的演變。從本質上說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比如糧食的精製化使得其缺少大部分維生素。
試驗者的建議:食物的健康與否不能單純以飽和脂肪來論述,應該看食物的各種成分。比如牛奶、乳酪,雞蛋、非加工肉類中也含有飽和脂肪,但總體來說就是對人體的利大於弊。但對於加工產品,(比如加工肉與CVD有關,而非加工肉與CVD則關係並不明顯)其對身體不利之處也不能歸咎於飽和脂肪。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關鍵因素應該是輕度加工食品,更需要了解加工過程中的特定影響。
鴻雁叨叨:以上建議及實驗研究是基於10%供能比例的飽和脂肪量左右說的。可以不必刻意限制,並不是說飽和脂肪無限制增加。
—END—
參考材料:
Arne Astrup Saturated Fats and Health: A Reassessment and Proposal for Food-based Recommendations: JACC State-of -the-Art Review JACC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