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除了某些抗病毒藥物對骨質疏鬆有影響外,還有利尿劑、維生素K、喹諾酮類藥物、糖皮質激素等乙型肝炎患者常用藥物也會影響骨質疏鬆的發生。

利尿劑

利尿劑現在廣泛應用於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療,中國《肝硬化腹水及相關併發症的診療指南》將螺內酯和呋塞米推薦為一線治療方案。

螺內酯其結構與醛固酮相似,為醛固酮的競爭性抑制劑,作用於遠曲小管和集合管,阻斷Na+-K+和Na+-H+交換,使得Na+排洩增多,可引起低鈉血癥。

在一項納入8127例的研究當中,平均使用袢利尿劑4.4年的高齡女性(≥65歲)與未使用利尿劑的對照組比較發現,前者的髖部骨密度明顯降低,骨密度降低風險較對照組高20%左右,這可能是因為呋塞米等袢利尿劑還可以抑制腎小管對Ca2+的重吸收,增加鈣的排洩,引起低鈣血癥,從而導致PTH繼發升高促使骨轉化不平衡。

最終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因此臨床使用利尿劑治療肝硬化腹水期間需密切監測血鈉、鈣等電解質的變化。

維生素K

維生素K是合併凝血功能障礙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常用藥物。

維生素K不僅通過調節鈣在體內的利用,促進鈣離子整合到骨內,還介導了骨鈣素羧基化的過程。

骨鈣素的礦物質結合能力取決於3個穀氨酸殘基,而殘基的γ羧化就依賴於維生素K,提示維生素K可以通過促進骨形成減少骨質疏鬆的發生,有大量研究顯示維生素K缺乏與髖部骨折風險提升有關,因此維生素K的使用可能對骨質疏鬆及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起到保護作用。

但目前暫無關於乙型肝炎患者使用維生素K對骨質疏鬆發生影響的研究,需要在日後的臨床管理和治療過程中多加關注。

治療建議

首先,骨質疏鬆和骨折發生高危患者的治療中應避免使用替諾福韋,目前各國的骨質疏鬆指南關於治療藥物的推薦和選擇已有較為明確和詳細的介紹,包括鈣劑、維生素D的補充,抗骨質疏鬆藥物如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其他機制類藥物(維生素K2類、鍶鹽)等。

上述指南和藥物均針對一般人群骨質疏鬆的診治,《肝硬化診治指南》建議在補充鈣劑、維生素D的基礎上加用唑來膦酸,在降低骨折風險的同時,並沒有增加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風險,但需依照腎功能情況用藥。建議各位在用藥的時候,遵從醫囑進行治療!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只停留在飲食運動上中醫五志給我們帶來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