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長夏已至。長夏就是從大暑開始,由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四個節氣共同構成。
長夏屬於夏末秋初,氣候正值多雨而潮溼,脾氣與長夏之氣相通應,脾的陽氣旺於長夏,脾的生理功能在長夏也最為旺盛,脾又對溼邪有特殊的易感性,長夏其實也是脾胃保健的最佳時機!
上篇文章我提到通過胖大齒痕舌伴有滑膩苔來判斷是否有脾虛溼滯。這篇文章我就來介紹一款健脾祛溼的食療佳品,歷史名方“四神湯”。
四神湯的由來四神湯的由來和乾隆皇帝有關。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隨伺在旁的四位大臣由於日夜操勞,加上舟車奔波、水土不服,相繼病倒。而御醫對此毫無辦法。乾隆皇帝就貼出告示,廣求賢才。
此時一個道士揭榜,稱自己能治療大臣們的疾病,在把過脈後開了一個方子,“蓮子、芡實、懷山、茯苓等量燉豬肚”。四位大臣按方服用,很快病就好了。這個方子最初叫“四臣湯”,在民間廣為流傳。當這藥方傳到臺灣後,由於不清楚“四臣湯”的由來,而且“臣”和“神”的臺語發音相同,因此傳著傳著就成了“四神湯”。
四神湯的組成及功效“四神湯”是由蓮子、芡實、懷山藥、茯苓四味藥食同源之品組成。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這四味藥以及“四神湯”的具體功效。
蓮子: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具有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的作用。在中醫臨床中,蓮子主要用來治療脾虛,因為脾虛而導致的洩瀉、帶下等,都有很好的效果。芡實:芡實,俗稱雞頭米。味甘、澀、性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益腎,祛溼止瀉。如果家中沒有芡實,可以用薏米來替代。很多人提到祛溼,第一個想到的大多都是薏米。薏米的祛溼效果的確很不錯,但是比起芡實,薏米確實棋差一著。芡實的祛溼效果更為顯著,它有著“水中人蔘”的美譽,是健脾益胃、祛溼消腫、益腎固精的佳品。懷山藥: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澀精止帶的作用。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山藥具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所含膽鹼和卵磷脂有助於提高人的記憶力,常食之可健身強體、延緩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山藥需選用河南焦作的懷山藥,道地藥材的效果是最好的。懷山藥因種植土地不同,又可分為壚土和沙土兩種,以壚土懷山藥為最佳。茯苓:茯苓,被譽為中藥“ 八珍” 之 一。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能利水滲溼,健脾安神。慈禧太后將茯苓當作養生益壽的要藥,不但自己常食用,還將茯苓製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近代名醫張錫對茯苓頗為讚譽,他認為茯苓可以通過將脾胃之中的痰飲化成水液,使其加入到人體的迴圈系統之中,以達到祛溼健脾的效果。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溼盛者必不可缺的佳品。“四神”都有補益脾臟、厚實腸胃的功能。其中,山藥以補虛為長,補益脾肺腎三髒;茯苓、芡實以祛溼為長,芡實又能益腎固精;蓮子健脾之餘又能養心安神。“四神”強強聯手,使脾胃強健,溼氣不再為害,同時補益心肺,調肝護腎,使我們獲得健康美麗。
對於食慾不振、容易腹瀉、脾胃虛弱、免疫力差,消化吸收不良的人和嬰兒發育不良,都有不錯的調理效果。由於性質平和,且是藥食兩用之品,適宜作為食療,常常食用之。
#中醫養生的真相# #大家健康超能團# @大家健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