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昨天,大暑剛過,又迎來了“中伏”,這波“烤”驗你感覺如何?

還有更恐怖的事情要告訴你:今年有“倆中伏”,總共20天,比一般年份多10天~~

什麼是“雙中伏”?

進入“暑伏”後,得經歷三個“伏”:頭伏(初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伏天”才算結束。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就今年的“暑伏”來說,7月16日進初伏,7月26日進中伏,8月15日進末伏,8月25日出伏。其中,中伏為20天,俗稱“雙中伏”或“倆中伏”。

“雙中伏”意味著持續高溫20天?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表示:“中伏的天數是按傳統曆法中干支紀日的排列狀況計算的,‘雙中伏’不意味著悶熱的高溫酷暑會持續20天。高溫高溼天氣出現的因素很多,如副熱帶高壓持續時間的長短和強弱等。”

中伏有“三忌,三宜,三祕訣”,幫你過好最熱的二十天

三 忌

1、忌晨練

三伏天最忌諱晨練

夏天植物的呼吸作用很強,早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很高,晨練無宜。另外,夏天老人的血壓較高,尤其是早上。早上鍛鍊身體,很容易發生危險。

三伏天健身一定要講究方法。可以在傍晚時分,做一些不劇烈的運動,比如散步、太極拳,稍微出汗即可。

2、忌貪涼

中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是陰氣已顯。冷飲、瓜果生食儘量少吃。冷食吃的太多,很容易損傷脾胃,積攢溼氣,等到冬天會引起諸多不適。

在睡覺、洗澡過程中也不可貪涼。不要用冷水洗澡,睡覺的地方不宜過涼。如果用涼水洗澡,人體的熱汗散發不出來,憋在身體中,很容易生病。用熱水洗澡,洗完之後,身體排汗完成,會發現身體會舒暢很多。

3、忌大喜大悲

夏季雨水和炎陽交替,悶熱的天氣讓人的心情煩躁。此時心血管的壓力較大。年紀大的人,一旦情緒激動,很容易損傷心臟。所以,夏天一定要注意清淨養心,控制情緒。

俗語講:心靜自然涼。可以嘗試音樂、畫畫、沉思打坐,讓自己保持心境的平穩。靜為躁君,心靈經常與清靜為伴,健康才能有保障。

三 宜

1、宜吃苦

夏主火,火入心。“多吃苦”能清熱養心。像苦瓜一類的苦味食物,可以刺激味蕾,促進食慾。苦丁茶、蓮子心,則可以清心火,對於心氣虛的人,還能補心氣。

不過,苦瓜性涼,對於脾胃比較虛弱的人來說,並不適合食用,吃太多反而會引起腹瀉。脾胃虛寒、久坐辦公室的人也不宜吃太多苦。

2、宜晚睡早起

中醫講:“順四時而適寒暑”,人的作息要順應四季輪轉。夏天陽盛而陰虛,白晝時間長,要晚睡早起。晚上十一點,早上六點,是較為健康的作息。

中午可以適當小憩,儘量控制在30分鐘左右,以免影響晚上休息。

3、宜補鉀

夏天人排汗多,身體的無機鹽大量排出體外。此時人們常常以淡鹽水補充鹽分,而忽略了補鉀。

鈉鉀失衡,很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喝茶、吃菠菜、吃番茄、吃紅薯,都是很好補鉀方式。

三祕訣

1、多吃瘦肉

三伏天雖然陽氣旺盛,但是對人來講卻是一個“內耗”的過程。很多人“苦夏”,只吃水果蔬菜。長此以往,營養不夠,很容易生病。

吃穀物,出汗會損失維生素B,所以饅頭米飯一定不能缺。吃瘦肉,夏天內臟消耗很大,一定要多吃優質蛋白,少吃油脂。

2、搖扇降溫

在家家都有空調電扇的時候,扇子幾乎被人遺忘。天氣炎熱的時候,搖扇子既可以降溫,還可以預防肩周炎。

老年人夏季中風一般發生在右腦,所以左手搖扇子能有效預防疾病發生。手搖扇子看似落伍,但是對於身體而言,有益無害。

3、熱水泡腳

古人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許多疾病都跟體內溼氣有關係。到了夏季,人長期待在空調房裡,吃大量冷飲冷食,都會導致人體內溼氣過重。

夏季要注意祛溼,多吃點祛溼食物,如紅豆薏米湯等。洗熱水澡、泡腳、吃薑都是祛溼除寒的好方法。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夏季養生重在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