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中醫發展的幾千年中,方劑可以說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最古老的方劑學原始,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源自《黃帝內經》,另一種則是源自《五十二病方》。但是真正讓方劑廣泛的傳承是從東漢時期的張仲景開始的。

在東漢時期、三國時期,整個醫學界頗負盛名的醫學家也就華佗、張仲景、董奉三人為最。他們三人中,所創方劑被廣泛流傳的只有張仲景,華佗和董奉的祕傳方劑雖然也有,但沒有張仲景那麼多,也沒有那麼系統,而且,張仲景所創之方,被譽為"經方",一千八百年來,一直被廣為研究和發展,張仲景也因此被譽為"醫聖"。

在張仲景所創的方劑中,大部分方劑只有寥寥幾味中藥,這也是後世醫家崇尚仲景學說的重要原因。

比如說,調理風溼邪氣,應該如何用藥?

一般中醫都會採用祛風除溼的中藥,但一般用藥都會七八味甚至二三十味藥,但是張仲景卻出乎意料的僅僅用了四味藥。

那麼,這個方劑究竟是什麼呢?

它就是出自《金匱要略》的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也叫麻杏苡甘湯,據原著記載,全方由"麻黃、杏仁,甘草、薏苡仁"四味藥組成。

據原著記載,"病者一身盡痛,日哺所劇者,名風溼。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不難看出,這是一個由風溼邪氣所導致的渾身疼痛的一個奇效良方。

麻杏苡甘湯的所主病症,病機究竟是怎樣的呢?

這是由於風溼並重,阻滯經絡,氣血運用不順暢,衛陽不充,失於防禦,這樣風溼邪氣就能趁虛而入,或者是經脈素有勞傷,再感受風溼邪氣而出現的病症。

這個麻杏苡甘湯具有除風、祛溼、解表、通陽的作用,適用於風溼在表、溼鬱化熱證,臨床上常以一身盡疼、午後發熱加劇,脈浮數、舌苔薄膩為辨證要點。

現代也可用於治療咳嗽、扁平疣、風溼熱、頭痛、哮喘、鼻竇炎、風溼性關節炎、銀屑病、黃褐斑、溼疹、面板瘙癢症、嗜睡等病症。

仔細來看看這個麻杏苡甘湯其實是由麻黃湯演化出來的,就是把麻黃湯的桂枝換成了薏苡仁,也就是這樣一換,就變辛溫解表為辛平解表,而且劑量上沒有麻黃湯那麼重,所以發汗的力量就沒有麻黃湯那麼強。

也正是因為這樣特殊原因,才使本方更適合汗出當風、久居溼地所致的風溼在表的病症。

那麼,這個麻杏苡甘湯,究竟有何奇妙之處呢?

全方以麻黃為君藥,主要起到疏風散邪、除溼溫經的作用;以杏仁為臣藥,主要起到宣降肺氣、通調水道的作用,同時能使水溼得以向下輸送;以薏苡仁為佐藥,主要起到除溼祛風、運脾化溼的作用,同時能使水溼能從前陰而去;以甘草為使藥,主要起到調和諸藥、健運中州的作用。

就這樣四味十分普通的中藥,就能取得祛風除溼、解表通陽的妙用。

僅僅四味藥,就能對風溼所致的一身盡疼的病症有十分奇特的作用。不過是現實使用中,也有一些兼夾病症,需要加減化裁運用,比如溼邪比較重的時候,且溼從熱化,這個時候應該加上防己、桑枝、忍冬藤等中藥;如果是風邪偏重的話,應該加上殭蠶、蟬蛻等中藥,具體還要辯證加減。

最新評論
  • 1 #

    由風溼邪氣所導致的渾身疼痛的一個奇效良方。

  • 2 #

    老師你好:這個方治類風溼嗎?

  • 3 #

    張仲景在現在時,巳是非法行醫。

  • 4 #

    寫上用量更好,我就是這病,不知劑量咋用

  • 5 #

    四味中藥用量多少?,用多少克?

  • 6 #

    把各種藥量說一下吧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女性過了30歲,多吃4種食物,抗衰老,增強體質,早吃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