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認為,夏季人體消耗相對較大,需要加強脾胃的運作,才能夠不斷地從食物吸收營養。同時,夏天人們大量食冰冷飲料和瓜果,易損傷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現為不思飲食、乏力。而通過健脾益氣則往往能達到開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

特別是嶺南地區,筆者認為嶺南人體質以脾胃虛弱為本,四季調養均應重脾胃。

嶺南地區背靠五嶺,前瀕大海,在地理位置上形成自身封閉地理環境。在氣候上,嶺南地處北迴歸線兩側,接近赤道,屬熱帶、亞熱帶氣候,與北方氣候特點有別。嶺南屬海洋性氣候,空氣相對潮溼,環境上形成“外溼”狀態,外溼內侵脾胃,影響脾氣健運而導致脾胃虛弱。

加之嶺南全年日照時間較長,平均氣溫較高,終年炎熱而無嚴寒,熱邪偏盛,其人習飲涼茶以降其火,而涼茶多是苦寒辛涼之品,久用克伐脾土,脾胃會更加虛弱。

故嶺南人群以脾胃虛弱體質者恆多,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發現嶺南人體型多消瘦,主因即為南方人脾不運化水谷精微,雖能食卻消瘦居多,而稍食肥膩之品,則超過脾胃運化負擔,易為腹痛腹瀉。

養生重在養脾

從現代醫學角度看來,脾胃功能與人體免疫功能關係極大。

脾虛時免疫系統會出現異常表現。免疫器官呈萎縮、功能細胞數減少等發育不良樣改變, 以及以低下為主的免疫功能紊亂。抵抗力減弱,故易罹患諸病,且所患之病易發展、傳變。

同時在“有關健脾補脾的療法”在免疫調節方面作用的實驗中發現,健脾療法可明顯提高淋巴細胞增殖反應和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對免疫系統的保護是迅速而直接的。

所以在中醫養生界中,有“養生重在補脾”的說法。我們作為脾虛一族的嶺南人,更需重在養脾了。

中醫最古老的經典典籍《黃帝內經》有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一般來說,人體的陽氣不足,可藉助春夏的陽熱之氣來溫養;春夏季節,藉助自然界陽氣生髮之勢,再給予適當的養陽之品,從而起到更強的補陽作用。所以,嶺南人的脾胃陽虛體質,正適合夏季補養。

廣東民間有很多健康食療的方法,適合脾虛人群在夏季的調養:

1、清補涼瘦肉湯

材料:瘦肉250克、生熟薏米10克、蓮子5克、百合5克、淮山10克、玉竹5克、茨實5克。

做法:

1.把瘦肉放落滾水中煮5分鐘,取出洗淨;

2.洗淨全部清補涼配料;

3.把適量的清水煲滾,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時,湯成,用鹽、生抽適味即可。

按語

清補涼為廣東民間常用健脾中藥材,只是一類淡滲利溼、健脾益氣 的中藥材總稱,沒有固定配方,大體有黃芪、黨蔘、白朮、薏苡仁、茯苓、沙蔘、玉竹、淮山、蓮子、芡實等,藥性平和,適合長期食用。

此湯清甜滋補,有祛溼開胃、除痰健肺等溫和清涼功效,特別適宜身體瘦弱虛不受補者飲用,是夏秋季節的合時湯水。

2、山藥苡仁粥

材料:山藥粉6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先將薏苡仁洗淨水煮,將熟時,調入山藥粉,用文火繼續煮至粥熟。早晚溫服。

按語

淮山健脾益氣,薏苡仁滲溼止瀉。適合廣東人因脾氣而生溼,出現納呆食少,大便溏薄等情況。

3、參苓粥

材料:人蔘(或黨蔘)15克,白茯苓10克,生薑若干,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人蔘(或黨蔘)、生薑切為薄片,把茯苓搗碎,浸泡半小時,煎取藥汁,後再煎取汁,將一、二煎藥汁合併,分早晚兩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按語

人蔘益氣補虛,茯苓健脾養胃。適用於氣虛體弱、脾胃不足、倦怠無力、面色蒼白、飲食減少、食慾不振、反胃嘔吐、大便稀薄等症。

人蔘大補元氣,補氣力專效巨集,提高人體免疫力效果尤佳。若以黨蔘易之,則黨蔘補氣力平和緩,對人群的抗疲勞能力不突出。

4、豬脾粥

材料:豬脾1具,黨蔘15克,橘紅6克,粳米100克,生薑、蔥白、食鹽適量。

做法:黨蔘切碎,生薑拍碎,與粳米同煮至米熟湯稠,此時加入事先已切成薄片的豬脾、蔥白和橘紅,至粥成後去橘紅,加食鹽調味,空腹服用或代早餐用。

按語

黨蔘、梗米健脾開胃,豬脾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加上健脾諸藥材,適合因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低下,不能很好消化吸收飲食物,導致稍食則胃脘脹滿,雖能食而消瘦明顯,大便經常溏洩的人,這些人吃豬脾粥大有裨益。

醫生

葉振宇

主任中醫師

簡介

現在廣州醫科大學中醫教研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任職,廣州市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藥膳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中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委。至2013年,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項,廣東省抗非三等功,廣州市抗非先進分子榮譽。

擅長

專業擅長中西醫結合內科常見病,擅長治療呼吸系統疾病、腫瘤疾病,對慢性咳嗽,哮喘,支氣管擴張,特發性肺纖維化以及肺部腫瘤疾病治療尤有心得。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老年人應該如何保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