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酷暑已經到來,相信很多朋友會因為腸胃不舒服而增加了跑廁所的頻率。夏天是腹瀉等腸道傳染性疾病的高發期,但什麼是腹瀉呢?腸道感染為什麼會出現腹瀉?
其實原因很簡單,人體要清除停留在腸道內的細菌、毒物或刺激物。當腸道內有感染物或刺激物時,腸壁就向腸腔內分泌大量水分,對被汙染的腸壁進行“沖洗”。根據被汙染的輕重,“沖洗”的程度不同,結果使糞便稀釋,形成稀便,甚至水樣便。腹瀉是一種狀態,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腹瀉,腹瀉是一種保護作用。但是大量的水分滲入到腸道中的水分來自於血管。如果不能及時補充,則引起血容量的降低,造成人體組織細胞灌注不足,甚至造成休克。所以說,腹瀉是一個雙刃劍,既在保護著人體,也在威脅著我們。
導致腹瀉的原因多種多樣,可分為感染和非感染兩大類。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如引起細菌性痢疾的志賀氏菌、引起胃腸型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還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
非感染性腹瀉往往是吃得太多太油太辣引起的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或是過敏、著涼、情緒不佳等引起。夏季天氣炎熱,降水增多,各種瓜果蔬菜繁盛。在這個季節人們喜歡喝冷水、吃生冷的食物和水果、青菜。但也正是在這個季節,溫熱的天氣,充足的雨水為腸道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的自然條件。如果我們進食的蔬菜、水果沒有清洗乾淨,就可能造成細菌進入腸道,引起感染。
那麼,及時止瀉是不是就可以了?從防止休克的角度是對的,但如果腸道內的細菌、毒素還沒有完全清除,用藥物方法強制止瀉,勢必造成致病微生物在人體內的停留和繁殖,進而造成全身的感染。所以廣告說的“痢疾拉肚一吃就靈”,這樣的思維是危險的。
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重點是防止“病從口入”。盛夏季節,應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的良好習慣;不要到一些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小飯店或衛生條件差的路邊燒烤攤、大排檔吃東西。儘量少吃生、冷、硬食物,尤其是易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螄、貝類、螃蟹等水產品,若食用就一定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醃後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吃剩的食物應及時貯存在冰箱內,且貯存的時間不宜過長;取出食用前要加熱,以熱透為準。涼拌菜可以加些醋和蒜;各種蔬菜瓜果食用前應用流動水充分洗滌。
同時,還需注意清潔環境,滅蠅、滅蟑;儘量減少與腹瀉患者的接觸,特別是不共用餐飲用具。要合理安排夏季生活,做到工作、生活井井有條,避免勞累,保持心情舒暢。
供稿 | 傳防所